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周期的定义共有三处:在“匀速圆周运动”一节中的描述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从某点出发再次又回到该点所用的时间”;在“简谐振动”一节中的描述是“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在“交流电”一节中的描述是“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对周期的定义,学生通常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
1 相关概念 1.1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同叫做“一次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投有也不再进行连续的分裂。而且细胞周期概念中还有一个“周期性”的意思内涵:一个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又恢复到了初始状态(染色体解螺旋,条数不变,),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连续,已经失去了周期性。所以减数分裂不谈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数学(必修)第4册P36是这样规定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相位和初相的:设物体做简谐运动时,位移s和时间t的关系为s=Asin(ωt+φ)(A0,ω0).其中A是物体移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T2π=称为这个振动的周期;ωt+φ称为相位,t=0时的相位φω称为初相.对于教材的规定,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师生都不难理解.但是对于相位和初相,一般数学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然后把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P24页第(4)题:在图1中,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物体从O到C经历的时间为0.3s.从C运动到D后又回到C,经历时间为0.2s.跟几位同学议论一下,能不能求出物体振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2面练习二第4题,教参上给出如下解析:原题在图1中,O为做简谐运动物体的平衡位置,物体从O到C经历时间为0.3s.从C运动到D后又回到C,经历时间为0.2s.跟几位同学议论一下,能不能求出物体振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袁春老师在《中学生物教学》2 0 0 3年第 3期P 3 7《生物概念错解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一文例 7的解析中提出 :“基因重组主要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由于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以及减数Ⅰ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的基因重新组合 ,所以基因重组的概念不适用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原核生物。”笔者认为“基因重组的概念不适用于原核生物”这种提法值得商榷。查阅周德庆编著的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教程》(1 993年 5月第 1版 )P 2 5 4,其中却指出 :“重组是分子水平上的一个概念 ,可以理解成是遗传…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 2 0 0 2年第 6期上登载的“对新教材的几点改进意见”一文 ,对刘方军老师的关于新教材的某些看法颇为赞赏 ,笔者也认为新教材中确有一些不当之处 ,在此不一一提出 .但对刘方军老师提出的第一条改进意见 ,即“教材第 4 3面第 ( 1 2 )题中‘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应改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提法却不敢苟同 .笔者以为教材题目中所给出的“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这一条件对于题目中结论的成立是充分可靠的 ,而不需要修改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 ,匀变速曲线运动其某段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也等于该段时间中点 t/2时刻的…  相似文献   

8.
蒋杰 《中学理科》2004,(8):14-17
高中物理中“振动与波”问题 ,是中学力学知识中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的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下面把 2 0 0 4年高考物理中“振动与波”的试题加以归类评析 .一、简谐运动1 .由单摆知识点求解有关问题【例 1】  (上海物理卷第 10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O点系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 ,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 .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 ,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v0 ,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 .若v0 很小 ,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     .解析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张东海、尹敬会二位老师发表在贵刊1994年第5期P.22上的《浅谈韦达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一文(下称“张尹文”),受益非浅.现对张尹文中例1、例4的解答引出的一个“题目给定(如例4)或构造出(如例1)形如:m~2 pm q=0,n~2 pn q=0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1982年第4期《关于简谐振动周期的讨论》一文,作者首先从公式T=2π(m/k)~(1/2)出发,阐述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应用公式T=2π(m/k)~(1/2)来计算弹簧振子周期时”,由于k和m“皆是系统内在的固有因素,所以它的振动周期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当它置于非惯性系中,它的振动周期依然不变。”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是不全面的,在非惯性系中弹簧振予的周期可能不变,也可能变,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依然不变”。试看如图所示的例题:  相似文献   

11.
钟摆快慢是由摆钟实际振动的时间(即准确时间)与其钟面表针指示的时间(即钟面示数)不一致所造成的。某一摆钟,准确时钟摆的周期记为T0,不准确时钟摆的周期为T,由于摆钟内部机械构造不变,无论摆钟走时是否准确,只要钟摆完成一次全振动,钟面示数就相同,且等于准确钟摆周期T0。在同一时间t内,准确钟的示数为t,而不准确钟的钟面示数为t′,  相似文献   

12.
河南洛阳长春中学王卫华老师的文章《高中生物教材中两个问题的商榷》一文 ,载于《中学生物教学》杂志 2 0 0 4年第 3期P 36 ,该文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 )中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核体积增大 ,染色质固缩”的表述提出疑问 ,笔者首先对王卫华老师仔细钻研教材 ,并敢于向教材  相似文献   

13.
一、局部质点状态分析法所谓局部质点状态分析法 ,就是依据波速描述振动状态传播快慢的物理意义 ,分析出相关两时刻振动状态相同的“两”质点 ,确定状态传播距离△x ,分析“某个”质点的振动情况 ,确定传播时间△t的方法 .其特点是 :①从题设的某些字眼中分析出状态含义 .②从图像中找出状态信息 .例 1 图 1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 .若P点开始振动时 ,N点已振动了0 .0 2s,则此波的波速为 (   ) .(A) 3cm/s ,向右  (B) 3cm/s ,向左(C) 3m/s,向左 (D) 3m/s ,向右解析 :“P开始振动”与“N已振动了 0 .0 2s…  相似文献   

14.
作简谐振动的质点,其运动规律可用公式或图象表示出来。若已知一振动图象,如何用公式准确地把质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就是如何建立振动方程的问题。因为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按余弦或正弦规律变化的,只要知道振动三要素一振幅、周期和相位,便可以根据简谐振动方程x=Acos(ωt φ_0),而求出该振动图象的公式。其中振幅、周期和圆频率等可直接从振动图象中找出,但相的确定就不是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理科月刊》2 0 0 0年第 7期上刊发了“如何给重力下定义”一文 .文中作者认为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 95页上重力的定义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太 口 罗嗦 ,不如改成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其理由有二 :其一 ,教材上的定义过于冗长 ,“地面附近”这几个字应删去 ;其二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是一句被动语句 ,如此表述也是 口罗嗦的 .因而 ,文中作者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重力的定义进行了上述修改 ,且作者认为 ,这么一改既科学又简洁 .岂不知 ,这么一改却出…  相似文献   

16.
赵坚 《物理教师》2005,26(3):5-35
本刊 2 0 0 3年第 3期登载了《凸透镜的“直视像”》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笔者读后认为 ,《原文》作者在文中用横向放大率公式等知识来讨论凸透镜“直视像”的做法是不妥的 ,现在此提出商榷 .众所周知 ,一物体的表观尺寸是由它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来决定的 .如果用肉眼  相似文献   

17.
弹簧质量对弹簧振子振动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徐学 《物理教师》2010,31(1):59-59
读了本刊2009年第5期“非轻质弹簧问题的分析”一文,受益非浅.但文中认为,一质量为m的弹簧与物体M(视为质点)组成的一个“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2π√M+m/2/2(见原文情景延伸3和延伸4).笔者认为此结论有误,当弹簧质量不能忽略时,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丁与弹簧的质量m、振动物体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关系可以推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12-13
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使声音发生不同的变化。”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活动模块: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造声;三是观察、感觉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其角速度ω_0=15°/小时,绕地轴旋转一周360°所需用的时间间隔,即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或一个太阳日)。相对地球表面或近地表,沿东西方向上发生了运动的物体即地表运动载体(以下简称运动载体),其所经历的昼夜交替现象却与上述情况不同。先来观察下列两道题目:例1: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22  相似文献   

20.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自然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里都有出现。我在经历使用自然、科学两种教材教过之后发现,学生总是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存在较模糊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现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找来山东省临沭县张老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五上)的教案,和湘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