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2005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展了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攻坚活动,力争在学科教学领域内渗透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人格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共同历史、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对祖国的悠久历史、优秀人文传统的认同感,对追求健康人格的幸福感,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叶广芩 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色。叶广芩以其贵族世家的出身、旅居日本的经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 90年代将其创作指向对历史变革中贵族世家所葆有的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拷问 ,以及对同属儒家文化范畴的中日两个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观照比较。她的小说透过生活的表象 ,穿超现实的意识形态 ,直抵民族文化人格精神 ,并对之作深刻的反思 :既不可完全背弃传统文化人格 ,也不可完全拘囿于传统文化人格 ,应该否弃其糟粕 ,鞭挞人格异化的死结 ,光大其精华 ,使人性、民族文化人格精神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人格品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产物,是维系民族群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历史教学中人格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气节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训练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应对挫折的教育;以史为鉴,教会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弘扬正气,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历史事件应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民族精神的熏陶功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伺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实施德育、培植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品社课堂,解读悠久历史,唤醒民族精神记忆;感悟文化精髓,催生民族精神情怀”能较有效地培植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落实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宝贵资源,其中不仅凝聚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因此,本文从传统文化层面出发,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施藏文书法教育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美学修养、保持良好心态的需要,也是艺术和社会价值的载体,民汉文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小教学中,中央和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在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断地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历史教学的德育的目标与要求根据初中历史课标的规定:"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健康的心理品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丰富的体育文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创新思维的启发、健康人格的塑造、审美品位的提升、民族文化的陶冶等四个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并学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应当重视“探究—体验—感悟”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课程有其它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关键就在其对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个性认识,乃至由此育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历史教学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能够得以很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塑造健康人格的环境,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感悟,浅论在历史课堂上巧用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希望能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护航作用,同时也希望此文能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未来社会主人的人格健康。  相似文献   

16.
傩文化是古国民族为生活的自身寻造的一条自我解释之路.则傩文化一定必然地要反映古国民族历史进展的人性人格走向.以及古国民族从神性人格向自然人格再向伦理人格趋进的历史脚步,它也必然要睿智地传达人格进步的涵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虽然对中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挑战,但是文字文本中的阅读及阅读教学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它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是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严考亮 《中国德育》2007,2(10):49-51,72
格言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大致包括立志修身、惜时勤学、交友处世、治家爱国等内容。以格言楹联开展学校德育,可以培育学生健康人格,振奋学生民族精神,促进学生一心理健康,增强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历史教学中,为确保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健康,在教学总渗透人格教学,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针对青少年学生现状,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渗透,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提高初中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避免中学生人格畸形发展,可以有效促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以下本篇就针对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问题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既具有书写的实用性,又具有审美的艺术性,既具有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操练,又有情感的陶冶、人格的修行。在书法教育中,充分挖掘、大力强化书法自身所沉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等德育内蕴,对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民族情感的认同、升华,增益学生品行、节操的养成,促成学生心理品质的生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书法教育的德育内蕴1、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书法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又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认识自然、感悟世界的人文精神。三千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