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反叛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之点是拒斥"同一性",倡导"差异性"。尼采对"同一性"的拒斥,对"差异性"的倡导,深刻地启发了后现代哲学。反叛"同一性",主张"差异性"是后现代哲学共同的思维取向。在尼采的基础上,后现代哲学对同一性哲学进行了更彻底的解构,同时更加强调了世界的差异性。在此意义上,尼采成为后现代哲学的理论先驱。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作为一种后现代文本理论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文化的核心是意义和价值系统,而文学和哲学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凝练表达.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既来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又有其后现代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的根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来揭开其神秘面纱,即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主体性"理论方面看,构建文化自觉需要"主体"及其构建原则。其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构建原则是理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齐美尔提出的"文化悲剧"理论是对急速上升的"客现文化"和"相对滞后"的个人文化二者出现差距的一种担忧.这种理论是在科学至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推崇科学至上的现代哲学知识现到反对它的后现代哲学知识现;从科学主义教育现到终身教育现的转,都为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必扭忧悲剧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哲学思潮对现代性中的元叙事、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等观念有着多方位的解构和批判,其思想价值是深远和珍贵的。后现代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对科学哲学有借鉴和启迪价值的思想因子。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张相互辉映,哥德尔定理、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等诸多新兴科学正在变革着科学的知识构成、内部结构和整体性质。一种观念层面的"后现代科学"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为研究对象,其文化精髓是生存中心论。它在批判现代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情怀;提出公平性、全球整体性、可持续性、多维协调性和需求性的五大基本原则。后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是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为人们观察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哲学》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国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笔者长期进行作为选修课的本科《中国哲学》课程的实践阐述"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指出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在问题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完成从接受知识向发现知识的转变、从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动者的转变,真正提升哲学课程开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体自觉哲学是正在建立发展中的哲学,这一哲学包括主体自觉哲学的“存在”,主体性,自觉性,特别是本质、抽象与具体的内在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1主体性体育教学背景分析主体性原则是近代哲学与教育学的命题,出于呼唤社会现代性和理性精神的历史需要,近代认识论高扬理性,肯定主体性。主体性哲学始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中间经通笛卡尔和康德,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极致。作为工业文明时期的主导文化精神,主体性原则一  相似文献   

10.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