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区域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组合而成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就要突破以往的系同学研究的研究,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概念、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阶段、传统资源理论经济学审视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经济学审视,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实施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探寻其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国内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突出了在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及创新经济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其中,新发展理念、绿色与创新发展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解释经济学”,它还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职责。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和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问题不都能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仅仅利用西方现有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中国经济学家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完成。在中国经济学建设过程中,德国经济学界在处理经济学国际性和本土性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4.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是指导、主流,西方经济学是参考、借鉴,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应有正确的、科学的态度。经济学的教育既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分析工具的教育;所谓经济学的“国际化”,不能排挤马克思主义,向西方经济理论接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会误导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要从教学方针、教材研究队伍、领导权等方面,克服、解决一些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是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教育经济学以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中采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经济史作为一门中间学科,在方法论上存在着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对立,其焦点集中于经济学理论的运用问题。学者多从历史研究中经济理论的运用状况来看待这一问题,往往忽视了经济理论自身并非一成不变的。目前学者所言经济学理论多指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然而,历史经济学(Historical Economics)这一与主流经济学相对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作为沟通历史学与经济学的更有效的途径。历史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以历史主义方法为基本特征。重建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方法,将有助于经济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期间,以美国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等为代表的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西方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被称为"主流派"。20世纪70年代,教育经济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种: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和过度教育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各种新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着重人本精神复兴的社会资本理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教育产权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集团是从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移植而来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教育集团办学是我国办学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教育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它的产生和发展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意义,本文将从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教育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门独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科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正发生着范式的转型。中国经济整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应以当前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为契机,尽快纳入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的定义提出了和谐旅游的概念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和谐度评估中,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子模型进行了测算。以文峰山景区为例,计算分析了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6354hm^2/人,当地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2127hm2/人.生态盈余为0.015773hm2/人。由此可知研究区域旅游生态足迹处在旅游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不高.旅游业处于和谐发展状态.说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贷款中的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受益公平原则来看,适度、规范的高校贷款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高校贷款拉大了我国本已悬殊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不利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了公有产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垄断地位,挤占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我们应特别关注高校贷款中的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它们不仅关系到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高校贷款,而且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只有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结合社会实际,从培养新型价值观出发,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完善的新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教育要先行,在明确教育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前提下,改变目前存在的教育短视性行为和观念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继续教育只有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的条件下才有存在的意义,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下才能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平衡是生态环境生态化过程中物质、信息、能量循环的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利益均衡的状态。《高等教育生态论》提供了一个从生态学理论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运行的崭新视角,为深入认识并解决高等教育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生态化。在当下高等教育语境中,生态化的发展趋向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走向平衡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各因素和谐发展,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了影响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生态因子,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主生态因子及其所包含的各子生态因子,指出只有保持各生态因子协同发展,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才能推进西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系统动态平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并根据数据资料进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评价结果为:西南部梁状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系统相对处于较好状态,而其他两个区不仅生态系统表现脆弱,同时经济系统也较弱.  相似文献   

18.
结构问题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人才结构等重要方面。和谐社会建设对高职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即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构建和谐的高职教育结构,要求高职教育从中心城市向城郊拓展;办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完善层次结构,兼顾就业与升学功能;专业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19.
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新兴的一种测评指标体系,有别于传统评价指标,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测评对象,力求使之量化为具体的评估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倡导"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幸福指数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测评指标体系甚至有取代GDP的趋势。通过对幸福内涵的解析,以对国民幸福指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为基础,探讨了幸福指数测评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幸福指数的量化、幸福指数与GDP的关系、幸福指数设定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广泛开展"幸福学"尤其是"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 生,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有三条基本指导原则:1、减量化原则;2、 再使用原则;3、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有诸多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全社会对环保的参与度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