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大山就开始为项目发愁了,这次让他发愁的不是资金缺口,更不是没有项目机会,而是项目来的实在太快了,快得让他反应不过来。早上一到公司,大山还在给部门同事拜年的当儿,就被拉到总裁办开会。会议进行了10分钟,其实就是一个通知:一个星期后与北京起步科技公司签约,通过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底的一天,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叫曲宝营的小木匠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订单发愁,他压根没想到,他的一项小小的发明会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中央、省、市电视台及各大媒体纷纷来信、来电话,要求采访他……是什么发明让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木匠成为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呢?  相似文献   

3.
吉尔达鞋业投入200多万的ERP项目陷入了僵局,郑国超临危受命。他能让这个ERP项目起死回生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孟子·离娄章句下》讲过一个故事:子产主政郑国的时候,用自己的驾乘去帮百姓渡河。孟子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惠而不知为政。”意思是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为政。他要是懂得为政的话,就该把桥修好,让百姓不为渡河而发愁。  相似文献   

5.
正书与闲书     
有幸听过杨振宁先生的一次演讲.但是他讲的不是他的专业物理.而是庄子的哲学思想。杨先生旁征博引、有声有色地讲述着庄子哲学与天体物理的关系,让我耳目一新,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阅读中有关正书与闲书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苦恼的就是找不到新闻。有一次,我为找不到吸引人的、有分量的新闻,写不出满意的稿子发愁,写信给何微老师,向他倾诉我的苦恼。不久,我收到了回复——不是来信,而是同往年一样,收到了一张贺年卡片。  相似文献   

7.
与通讯员朋友交流时发现,一些通讯员发愁的既不是采写稿件有困难,也不是发稿任务过重,而是来自新闻单位的额外负担太多。正如这些通讯员所总结的,最怕当“四大  相似文献   

8.
话说梁灵光在把那份"协议书"递到李书记手上的同时,又进而主动请缨:让他负责完成镇机关历年积存文书材料的整理立卷任务. "那好呀!我一直在为那一大堆尚未整理立卷的文书材料发愁呢!但愿你能'妙手回春',让它们早日成为一卷卷的档案才好哩!……"李书记自然是乐在心中.喜在眉梢喽!  相似文献   

9.
《夜宴》中,那场血腥的鞭笞老臣裴洪的戏,并不是“乱棒”,而是有计划、有章法的。那些没有面孔的士兵,每一棍打过去,必击中要害,但并不是即刻要了这个人的命,而是从不同角度增添和延长这个人的痛苦。将人支在半空中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他就失去了可以支撑他痛苦的一小块地面或者一堵墙,也可以让他带着痛苦像一种飞去来器似地飘来飘去,在翻飞的棍棒指挥之下翩然起舞。  相似文献   

10.
母亲老了     
近来,他对母亲的怨言越来越多了,原因是母亲总是不断地犯些错误,且“屡教不改”。比如,母亲洗碗筷时,极不注意,常常都是洗不干净,因此他总能隔三岔五地发现新端来的碗筷,不是碗的底部或侧面留有些油迹,就是筷子上附有残留的菜末,这让他食欲大减。  相似文献   

11.
“过去农民来借书,有啥看啥,现在看啥有啥。”自从加入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吉林省乾安县图书馆馆长李晓川再也不用为馆内无书发愁了。今年成立的这个联盟,整合省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合作开放、共建共享,有力促进了图书馆公共性、公益性的发挥,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不再为“看书难、借书难。发愁。  相似文献   

12.
Web 2.0失败     
《信息系统工程》2005,(11):30-31
“自以为自己在做Web 2.0的人,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投资商的那群人,在我看来90%说的不是Web 2.0,这是第一个90%;第二个90%是,现在一腔热血立志要做Web2.0的人,他们之中90%的人没有做过,或是没有做好过Web1.0,我们看到一批热血青年,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1999年;第三个90%是现在风险投资、实业投资投的所谓Web2.0的项目,90%是投错了。”和讯网CEO谢文很直白的讲述着他对国内Web 2.0现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首都一家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标题:《合作医疗让中国农民不再为看病发愁》,这则标题写得显然是过头了。这是不符合实情的,因为,现时的中国广大的农村,九亿多农民并没有完全达到“不再为看病发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那种认为“中国农民不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是许振超创造了“无声响操作法”,把装卸速度提高了上去,很难想象他和他的工友们只凭借传统作业,就能屡屡打破世界记录;如果不是“许振超们”各显其能,让港口的每一处角落都“绝活”亮眼,青岛港要跻身世界现代港口前列的目标,恐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5.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16.
其实最可怕的是6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真的老了,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生理上;而7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如果不与时俱进恐怕也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了……现在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相似文献   

17.
<正>传说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爱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挑着剃头挑子到家给舅舅剃头刮脸。当舅舅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时显得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许多,人们都称赞剃头匠的手艺。舅舅听了很高兴,心里说这是外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过年礼物。此后,舅舅约定每年正月让外甥剃头。  相似文献   

18.
北岛的复归     
很多人会忘记诗人的年龄,更有些人,会浪漫而且固执地认为,诗人永远年轻。但在这本书中,暂时告别了诗歌的北岛,不免让你轻易记起,他已是55岁的“老人”。虽然在浪迹天涯多年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消瘦,但今天的北岛,已经不是《今天》的那个北岛了。  相似文献   

19.
刚写稿时,我以为只有设法向有关编辑表示表示“意思”,才能多用稿。正当为“写稿难”,“用稿难”发愁时,我无意从一本书中读到苏联作家高尔基与《铁流》作者的谈话:“每个作家是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如果他是真诚的,如果他心灵里有着经过熔炼的金块的话。”我的心灵震动了,通讯员不是为个人、为稿费写作,应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采访,写作。接着,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阅读一些中外名  相似文献   

20.
我熟悉一位基层报道员,他一连写了60多篇稿而未见报,就埋怨说:“咱和报社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多也没用。”我说这话欠思量。我在报社学习期间,常常见到编辑同志为编不到一篇好稿而发愁。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谁能为我寄一篇好稿来,那我宁愿送礼答谢他!”可见编辑盼望好稿的心情是多么真切。可我发现,有的通讯员,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