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聊斋志异》、《红楼梦》、《镜花缘》女性观从朦胧期走向自觉期,再向明朗化方向发展,女性意识逐步深化。而且又同出于清代名家之手,这些紧密联系值得人们去思索。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西游记》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一个破天荒地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勇,一个则构建了超现实的神魔世界。两部作品看似离经叛道,却都不自觉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两书共有的看似难以解释的现象中找到其传统儒家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孔子诗论》突出了个体主体性与人本主义立场。与《左传》的神秘主义解诗方式和《毛诗》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均有不同。三种解诗方式使得诗的仁德之旨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走向,是主体独特的生命感悟与历史语境结合的自觉选择,反映了在世者对“存在”意义的不同领悟。  相似文献   

4.
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与鲁迅的《祝福》进行比较阅读:姚纳和祥林嫂都经历了丧子之痛,都想通过向人讲述来减轻一点悲伤。前者是清醒自觉的自我拯救,后者是不自觉的意识相对模糊的自我拯救;前者最终只能向一匹马讲述悲伤,后者有倾听者,但讲述的结果更为残忍。向别人传达痛苦是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公孙龙子》主旨不在于逻辑理性,它表达的是个体的自觉意识。其中《白马论》和《坚白论》着重于感性自觉,《名实论》和《指物论》着重于理性自觉,《通变论》则是对感性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与儒法《墨经》的分歧乃个体自觉精神与社会功利主义、逻辑理性主义的矛盾。它是前封建文化的产物,必然不合封建文化“类别——整合”的要求,但在后封建时代有新的意义。在康德、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文化脉路  相似文献   

6.
在牧野作家群中,王春花、尚新娇、张卫红三位女散文家的作品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王春花的《最后的守望》隽永大气,尚新娇的《空的那些》婉约清新,张卫红的《红袖添香》绚丽优美。女性意识的自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她们创作文本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之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与鲁迅的《祝福》进行比较阅读:姚纳和祥林嫂都经历了丧子之痛,都想通过向人讲述来减轻一点悲伤。前者是清醒自觉的自我拯救,后者是不自觉的意识相对模糊的自我拯救;前者最终只能向一匹马讲述悲伤,后者有倾听者,但讲述的结果更为残忍。向别人传达痛苦是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一篇非常特殊的小小说《打错电话》.几番咀嚼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就和当前的考场作文联系起来,觉得很有些话要说说.  相似文献   

9.
从白居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醉吟先生传》中所写的内容看,他并末学成《五柳先生传》,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刘伶《酒德颂》路子,成为它的嗣响。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雷雨》可谓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课本的必选教材。人们阅读、欣赏、赞叹它,但长久以来许多人其实又在时代主流思潮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曲解、误解、甚至肢解它……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春秋时代百姓的生活状况,事态人情,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很多诗篇内容展示了当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旅游活动,是我国旅游文学创作源头。  相似文献   

13.
《寒冬夜行人》中的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艺术形式有着高度的自觉,《寒冬夜行人》是反映其艺术高度自觉的典型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这种自觉体现在:其一,叙述的讲述与展示;其二,第二人称叙事。他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功试验,特别是在第二人称方面的试验,达到了奇特的叙述效果。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叙述方式为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启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作,均充满了自觉的理论创造意识。这种理论自觉既有对社会道德根基的寻求,也有对道德传统的反思,既有对新道德伦理特点的理性辩证,也有对如何实施新伦理路径的详细考量。  相似文献   

15.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5、6月的“80后”作一面自觉地追求有风格的字,一面更加迷恋时尚化的风。无论哪种选择,作品都鲜有力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展示了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传统宗法文化象一个神秘怪圈,其负面影响使白鹿人活得很艰难、很痛苦;历史犹如一个灼烫的鉴予,在它的煎烤下,白鹿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某种悲剧角色;大自然的肆虐,更使白鹿人恐怖、紧张,难以为生。白鹿原是中国的缩影,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作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写作体例受到了《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关于作家历史传承关系的梳理、对作家和作品关系的讨论、三品升降及作家合组等几个方面。当然,作者的借鉴或者是自觉的,或者是不自觉的,由于史料阙如,不能遽下结论。另外,对个别作家的品评很难成为共识,其同组安排也比较随意,远不及《史记》严谨。  相似文献   

20.
《霍小玉传》描写的故事凄婉动人,似乎未脱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模式,但是悲剧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唐代社会推崇的门阀观念。作者对霍小玉的同情赞美和对李益的批判憎恶都是自觉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但他在其中不自觉展示出的社会因素,即爱情可以自由而婚姻必须注重家世利益,这才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篇作品在塑造形象描写情节的同时,对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等级制度的批判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