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敏 《教师》2014,(32):70-70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中可以看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重视作文评改。为此,多年来,我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摸索出一套习作评改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习作,喜欢评改习作。1.丰富评改方式,激发评改欲望(1)教师示范评改。为了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我对评改的方法作出了细致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极为关键的一环。然而,当前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经过深入分析与探究,发现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动机,习作评改模式单一,作文批语缺乏人性化,评改课型模式化。针对这些评改弊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一、激发学生评改的动机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习作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评改动机,一完成草稿就急着誊抄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发下来,也只是看一看就弃置一边。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成为佳作。教师可通过名人的事例(如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的修改)来激发学生;通过班级学生的修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拓宽作文评改的途径.不拘一格,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习作评改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用教师改代替学生改。有些学校在习作评改中,将"精批细改"作为批阅作文的硬性规定,认为教师只有"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改出精美的、烙有教师思维痕迹、语言特色、立意高远的佳作,才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套用,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学生评价、鉴赏、修改等多种作文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构建习作互评互改的五个策略,使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示范评改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改目标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不同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老师评改习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互动式作文评改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讲评课上"一言堂"的局面,使学生参与到习作评改中,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营造了学生自主参与习作评改的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许多教师都在尝试通过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评课上“一言堂”的局面,使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评改,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习作评改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作文修改和评价的重要性,既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评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习作评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有效地改进措施。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教师评改的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自身缺陷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所以,要采用自主评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注重写作指导,而轻视习作评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评改习作,教师们的"放手"已成定局;而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则势在必行。教师应以"趣"字当头,从"趣读""趣改""趣评"三方面入手,抛砖引玉,由扶到放,切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改""师生共同互改",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既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学生在评改中逐渐摸索与领悟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作文水平和鉴赏美文能力,使学生在习作互动评改中共同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评改难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呼声,习作修改能力弱亦是许多学生的共性。立足于当今作文评改的现状,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求培养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好方法,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修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修改;利用同伴资源,尝试互助批改;改后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互相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学生要能自己评改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习作评改,如果没有一定的习作评改标准和要求,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评改习作。因此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定出习作评改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习作评改的一些要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评改学生的习作,如何转变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角色。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用激励赏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写评语的语言,要寻找最佳的角色转变路径。为转变角色,迎来作文评改的春天,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语文作文学习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以保障语文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实现语文作文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武斌 《教学与管理》2014,(11):35-36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评改作文有着明确的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其中,对小学3~4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5~6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作文评改的自主权理应属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式,构建新型作文批改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评价、修改作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黄燕琴 《师道》2007,(10):23-24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对习作的评改缺乏相应的反思与改进。目前,小学生习作评改存在着种种误区,尤其是评改作文成了教师的专利,对所有学生的习作都进行精批细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以为修改作文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当前的习作评改教学中,学生习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在家或办公室批改后发给学生,教师兢兢业业地圈画错别字、修改病句、润色语句、增删材料、调整段落结构、提升主题思想、撰写批改评语,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辛苦费时的习作评改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习作评改教学的滞后低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克拉森教授的作文理论,我觉得在习作评改教学中,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构新的习作评改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