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知识,我们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理解、掌握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一、注重创设情境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间的环境。学生如果置身其中,就会与文本作者对话交流;就会与文本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即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表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出路,也是广大教师热衷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通过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峰  周皓 《考试周刊》2014,(90):36-3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相似文献   

4.
刘畅 《课外阅读》2010,(12):204-20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给高中语文教学插上了灵动的翅膀,也给语文教师开辟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课堂的创造者与开发者,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研究课程资源,做好课前准备,要围绕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刘小丽 《考试周刊》2012,(46):64-65
交流是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可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信仰、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作者结合阅读教学,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论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其所获得的新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而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应当以丰富的学习环境作为载体,教师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我么教师该如何去做呢?简而言之就是加强有效教学,促进知识生成,完成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9.
刘江红 《考试周刊》2010,(18):58-5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由此可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时代要求,时代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手段。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知识及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论知识,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机智性和内隐性、缄默性的特点。当前高师院校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还处于十分薄弱环节,为此,高师院校必须重视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注重实习、见习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情境教学,引导职前教师在反思和批判中逐步建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外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和批判——交往教学论也都强调  相似文献   

13.
车甲弟 《教师》2014,(27):57-57
正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点的新课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出与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生出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去创新。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教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一、什么是问题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有不良建构和良好建构.良好建构即指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5.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寻找知识内在联系来建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发散,扩展思维视野,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类比简化,优化教学流程,构建知识体系;运用推理论证,通达未知领域,构建知识体系;运用归纳总结,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往往会采取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在任何一门学科中,提问环节都非常重要。授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广西大学以此理论为基础,全面开展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至今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自主性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使教学达到本应具有的更深层次。构建生命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拥有不同知识经验和成长背景的个体,作为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他们会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两个主体共同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当作者袁鹰先生惊骇于那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上坐着六个人在风口浪尖上颠簸时,这使我突然想到,该用什么词汇描述这惊险的一幕?这个问  相似文献   

20.
黄辉林 《考试周刊》2014,(47):152-15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能够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其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高中化学教学讲求的是有效,这种有效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