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立红 《大观周刊》2012,(34):68-68
情感热线节目是结合了早期的热线节目和谈话类节目发展而来,在中国可以认为是始创于1996年浙江文艺广播电台的“万峰时间”——《伊甸园信箱》。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之后,情感热线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情感热线旋风”。各地电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情感热线类节目,如辽宁电台的《轻风夜话》,天津人民电台的《夜访百家》,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哈尔滨文艺广播电台的《午夜倾情》,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电台的《叶文有话要说》等等。  相似文献   

2.
游本根 《视听界》2002,(6):31-33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是县级广播电台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和人才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一些县电台办台、办节目的指导思想不明晰,因而节目的总体质量还不高。现在进一步提高县台广播节目质量已成了县级农村广播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坚持小台精办,优化节目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斌 《新闻前哨》2004,(9):77-77
广播电台的经营包括广告经营、节目经营(在节目市场上进行节目买卖)、资本经营和多种经营(即跨行业经营)。广告经营是广播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经营,就得有营销观念,就得讲市场规律。 一、广播的营销模式是二次销售 广播的一次销售是指电台制作节目产品,随着节目的播出,产生听众群。二次销售是指电台将产生的听众群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台产业受到了冲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而作为广播电台中的王牌节目,访谈类节目也遇到了生存危机。运用何种手段来创作一档优秀的广播访谈类节目,为电台吸引更多的忠实听众是目前很多广播电台需要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创作高质量广播访谈类节目的要点,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段勃 《新闻知识》2007,(7):48-49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些地市级电台率先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节目,以后这类节目发展迅速,不仅在地市一级电台得到了推广,许多省级广播电台也开办了类似节目。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的出现对广播电台的专题节目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了在媒体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保持竞争优势,电台编辑需要对专题节目进行优化改进,注重利用日常积累的素材来突出节目的主题,依靠细节突出节目元素色彩,将音乐、故事化情节与节目相融合,调整结构以实现节目的优化创新,做好后期的编辑处理工作,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节目可以在新时代打开市场,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服务。  相似文献   

8.
广电总局的"禁播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9月19日,广电总局叫停宁赣晋3省级电台4套涉性节目。这是继9月5日对四川和成都电台夜间节目被批淫秽不堪发出通知,9月13日叫停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5电台涉性节目后,广电总局在短短半个月中打出的第三记重拳。  相似文献   

9.
肖剑冬 《声屏世界》2005,(12):60-60
直播热线节目是现在许多地市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节目形式。虽然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考察江西省各地市广播电台的直播热线节目时.会发现节目设置的重复与雷同、节目内容的随意与平庸已引起听众的不满,一些电台的收听率也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直播节目的泛滥而难以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10.
新闻频率是广播电台的重要专业频率,节目编排是广播频率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副省级市是我国广播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本文对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将这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三类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台频率--深圳市电台新闻频率、沈阳市电台新闻频率和青岛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进行了案例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田绍彬  张宁 《中国广播》2006,(11):71-72
为贯彻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7月下发的《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精神,廊坊电台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结合工作,自查自纠,提出了打造“绿色”医疗资讯类健康节目的要求。8月8日在贵阳举行的第78届全国城市广播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上,廊坊电台将“绿色”医疗资讯类健康节目概念传递给与会的兄弟电台代表,阐释其含义有两方面:1.“绿色”就是净化,代表着一个行为、  相似文献   

13.
陈虹 《新闻记者》2006,(1):63-65
广播节目市场化,是中国广播体制和业务改革的产物。广播节目制作公司对广播节目市场的介入,不仅为电台提供了更多的节目选择,而且也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可以说间接提高了电台的收听率。同时,广播节目制作公司在推广节目的过程中,促进了广播节目交流.使全国电台通过这些节目了解、学习和借鉴到其他地域的广播节目风格。  相似文献   

14.
近来年,随着在线电视,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地级市电台面临的激烈的竞争,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生存发展由此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前,地级市电台要改变现状,必须做好"三贴近"工作,大力挖掘地方元素,让广播信息喜闻乐见,办好富有地方特色节目,牢牢地吸引住听众,提升广播电台的收听率。同时,地级市电台要进一步融合新兴媒体,提高听众参与积极性,实现广播节目落地生根发芽,打造具有地方品牌栏目广播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文试从地级市电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浅谈地方电台如何融入新媒体元素,用特色品牌节目吸引听众,让百姓关注关心电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广播市场细分之后,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精神办好财经证券节目是经济电台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经济台的财经证券节目开办已经7年了。在各种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西安经济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在经营品牌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电台的发展与竞争现状城市电台是指在某个特定城市区域内,以该地区居民为目标听众,进行节目制作和播送的广播电台。广义的城市电台不仅包括市属电台,还包括参与这个城市广播市场竞争的省级电台、中央及其他省市的广播电台。本文所指城市广播实际上包括了在本市范围内播出广播节目的所有频率。  相似文献   

17.
刘术彬 《今传媒》2012,(4):96-97
社会转轨期矛盾加剧,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大量冲突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社会功能,办好法制节目显得更为必要。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均开办了形式多样的法制节目,但有些法制节目的生存发展空间遇到瓶颈。本文结合南通电台十佳节目《刘宇说法》节目的实践和探索,为地方电台法制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江 《河北广播》2008,(2):18-19
作为党和政府喉舌,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广播电台,始终要以节目宣传为中心,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我们年年提、月月讲以节目宣传为中心,但通过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结合本职工作,对电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节目宣传为中心,特别是作为广播电台主体的频道如何以节目宣传为中心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有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霆 《新闻采编》2007,(1):22-23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广播电台都开设有诸如“医疗咨询”、“健康热线”、“空中门诊”之类的医疗热线节目。尽管各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差异较大,但此类电台医疗热线节目却都办得大同小异,也红红火火。总体来看,该类节目大都采用这样一种形式:由电台的一位主持人及一位“特  相似文献   

20.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