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生产上,推广的作物抗病品种的抗病力,常经几年栽培后,抗病力就丧失了。因此,弄清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非常必要。 一、作物抗病力丧失的原因 作物抗病力丧失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作物本身、病原菌和环境的变化。 (一)作物本身的变化。作物抗病力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作物本身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①机械混杂。在抗病品种繁殖过程中,需经收割、运输、脱粒、翻晒、贮藏等程序。在这些工作中如操作不严格,常将感病品种的种子或前作的自然落粒混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在迅速接近这样一个时刻:传统农业将不能维持世界人口激增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以牺牲森林和半沙漠区为代价来增加农田和牧场,而是保持农业区大体不变,改进农业技术。这可以通过更好的农业方法以及更好的、能抗病虫害及更适应高温、干旱、盐碱等恶劣条件的品种来实现。为了培育这样的品种,作物育种人员需要抵抗力更大,适应性更强的基因。在保存下来的传统作物品种(或“当地品种”)和有关的野生品种中正在发现这些基因。  相似文献   

3.
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良彬 《内江科技》1998,19(5):17-18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重要的中间试验,是实施“种子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自八十年代以来,对六大农作物水稻、玉米、红苕、棉花、油菜除每年承担省区试外,还由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了全市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全省各地、市、州组织区试作物最多的单位之一。通过区试,各大作物示范、推广了一批已审定的新品种,普  相似文献   

5.
生物节水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倍受人们关注,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率是缺水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之外,深入了解那些限制和调控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定和筛选生理和育种性状,从而有可能在水分有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生物节水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节水的机理就是通过遗传改良和生理调控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生物节水的机制与途径的研究,无疑会为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将为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全球有效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农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因此难以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选择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回交,可赋予目标作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成功研制出转基因植株的植物超过35个科的120多个种,特别是世界三大主  相似文献   

7.
图像增强是图像预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一定的优化,凸显增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本文通过对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规定化以及图像边缘增强算法的分析和实验,给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和实际应用效果。实验表明:三种增强技术均能达到增强图像的效果,但是各自有更适合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何元芳 《内江科技》1994,15(3):52-53
农用磷酸二氢钾以热法磷酸与氢氧化钾(碳酸钾)为原料经中和、浓缩、结晶而制得,是广大农民喜欢的一种化肥。它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抵抗力,壮杆饱籽,提高产量和品质,对土壤无破坏作用等特点。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尽管价格偏高,仍很受农民欢迎。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氯化铵,硫酸镁等价格低廉的白色结晶体物质来冒充、掺进农用磷酸二氢钾;个别人还用食盐来冒充掺进。这里笔者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定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曾指出:“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通过制造工具,扩展体力活动的能力,第二阶段通过提高判断能力,寻求更清晰和更广泛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标准.而人类近年来致力的增强获得输入信息的能力,扩大感觉范围或增添新的感官.使我们的大脑能接受更多的信息,正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红外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类的感官由五种增加到六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分子信息被发掘、整理和利用。文章从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意义.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意在指出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加速育种进程,改良作物品质,丰富人类所需生物产品,同时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方面是否存在无法预知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高淑娟  于翠红 《今日科苑》2007,(22):162-162
霜冻是一种由低温造成的灾害。它是指温度下降到足以使土壤表面和植株受害或死亡的低温。能使作物受害的温度,随作物而有所不同,一般都在0℃或以下。  相似文献   

12.
杨玉礼 《内江科技》1997,18(2):29-30
化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测土按作物配方的复混肥是平衡施肥的有效措施。 一、复混肥行业现状 复混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方法制成。复混肥料由于能够为作物提供均衡养分,实行平衡施肥,所以它代表了世界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13.
育种学家都知道,在各种各样的育种方法中,辐射育种是非常有前途的育种方法之一.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特用作物、花卉、瓜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子,经各种辐射源诸如钴66的辐射后,再进行通常的播种育苗,栽培管理,会生出异样的枝叶,开出变异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8月11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一行3人来我院考察及学术交流。在院党委书记、院长  相似文献   

15.
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曾指出:“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通过制造工具,扩展体力活动的能力,第二阶段通过提高判断能力,寻求更清晰和更广泛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标准,而人类近年来致力的增强获得输入信息的能力,扩大感觉范围或增添新的感官,使我们的大脑能接受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受到政策层面、实践层面和伦理层面三方面的影响而逐渐形成。通过分析产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困境来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内外部结构共同治理的管理机制,使其真正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育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并存的基本格局.本文针对当前作物育种方法面临的问题,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虚拟育种和基因组重测序等前沿育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了安全评价而被允许进行产业化推广的转基因作物依然可能产生环境风险,因此对其进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我国政府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推广监管中存在着制度型失灵和运行型失灵。这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转基因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企业对其的影响紧密相关。对此,为了加强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推广的监管,以防范、杜绝、减少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的产生,除了政府要完善监管体系和改进监管行为外,还必须要确保公众监督权的实现,以便能监督政策的执行来确保政策的效能和监督政府的监管来确保政府的监管到位。  相似文献   

20.
苜蓿是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物,又是飼养牲畜最有价值的一种飼料。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其是西北和华北更多。苜蓿究竟是怎样一种作物?种苜蓿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了發展农業生产,应該怎样利用这个作物?現在我們就来給大家談談这些問題。苜蓿是豆科的草本植物,有多年生和一年生的不同种类。目前,我国以及其他国家栽种的主要是多年生的紫花苜蓿。这种紫花苜蓿能长到二、三尺到四、五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