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名词解释题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管辖 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 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侦查 勘验和检查 人身检查 侦查实验 搜查 鉴定 通缉侦查终结 起诉 公诉 自诉 审查起诉 不起诉 第一审程序 法庭审判 简易程序 判决裁定 决定 二审终审制 第二审程序 上诉抗诉 上诉不加刑 死刑复核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 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 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 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辩护权自行辩护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 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 公诉自诉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3.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 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辩护权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公诉自诉 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4.
逮捕措施的证据范围不仅包括证据要件,而且还包括罪责要件和社会危险性要件。逮捕措施的证明标准是证明逮捕措施必须达到的真实程度,是刑事司法实践所认可的以证据为基础来衡量逮捕措施施用与否的准则,也是在证明理想作用下的现实证明追求。逮捕措施的证明应当达到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在以卷宗材料为中心的行政化书面审查过程中,逮捕措施的证明过程其实是流于形式的。逮捕措施的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基本上依赖于案件承办人的内心判断,这种内心判断往往取决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需要以及追诉犯罪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5.
1 名词解释题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管辖 立案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 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相似文献   

6.
西方法治国家对未决羁押普遍实行司法审查,并且体现诉讼三角结构的特点,因此,该制度能较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未决羁押审查的非司法化加之其他配套制度的缺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完善该制度,应从改革现行强制措施体系入手,实行羁押与逮捕分离,并且在羁押审查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即由人民法院采取听证的形式行使羁押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7.
3 名词解释题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管辖 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 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 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侦查 勘验和检查 人身检查 侦查…  相似文献   

8.
未决羁押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常态化处置方式,由于混同了逮捕与羁押,导致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缺失及司法救济的虚无。应当从根本上对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完善,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审查程序,让中立的司法机关对羁押的根据进行司法审查,从而将未决羁押纳入司法控制的范畴,赋予被羁押者对羁押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权利,利用司法权来保障被羁押者免受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9.
在因果关系推定的视域下,原告须先就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初步举证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盖然性。然后才发生推定因果关系成立和证明责任倒置的效果。我国现行法采用的是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规则,证明要件从诉讼伊始就已经完成了分配,损害行为和所受损失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而行为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则应当自始由被告来承担,故原告对因果关系提出“表面证据”或者“初步证据”并非被告举证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倒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权制衡理论和人权保障理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确立了逮捕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构建逮捕羁押司法审查模式的理论已经具备、条件业已成熟。根据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文章着重从司法审查的参与主体、逮捕要件的证明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行未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执行力不足,缺乏独立审查机制,必要性证明困难和审查程序行政化等问题.新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能,但并未明确履行该项职能的具体程序.为了增加制度可行性,确保未决羁押的准确恰当应用,应当建立相对诉讼化的审查模式,完善羁押必要性证明机制,完善司法机关业务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备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权.面对数量众多的被逮捕的在押人员,从效率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提出从转变理念、完善审查程序、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以提高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施行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新规定亦存在不足之处。论文从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等方面做了论述,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法制,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亦深受美国法制的影响。从比较法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阶段、启动程序、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程序性内容进行对比与评析,以期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和反思,并探求我国语境下应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而谋求对其改进与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明责任的关键问题在于责任分配,通过对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的考察,在证明责任分配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范围予以界定.为确保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履行,应建立相应的程序规则和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没有常态的法律救济途径有悖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现代法治理念,也是造成目前羁押随意化和高羁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赋予被逮捕犯罪嫌疑人司法复议权,既是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有其深刻的法理基础和立法依据,应在法律上加以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王姝  张翠文 《时代教育》2006,(12):48-48,53
证明责任是证据制度的核心,是民事诉讼的脊梁,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关于举证责任制度的规定较为简单,权威部门的司法解释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完备的证明责任制度,以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现代证明责任概念的本质,区分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在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缺憾的基础上,论证了重构证明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在刑事特别程序中确立了未定罪没收程序,检控机关通过证明应予追缴的犯罪所得和犯罪工具与被控的刑事罪名有因果关系,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予以没收涉案财物。未定罪没收程序的诉讼标的是物不是人,其并不涉及人身自由权的剥夺而仅仅是一个关乎财产权的问题。因此,为充分保障权利主张者的合法财产权益,必须明确检控机关和合法财产权利主张者的证明责任,明确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我国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如何?国外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证明问题又有什么先进的经验?我国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应该如何规定?控辩双方针对非法证据证明应当达到什么程度?上述问题都亟待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证明妨碍是民事诉讼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为防止其害,许多国家对其加以规范,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明妨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甚为粗浅,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诉讼之实质公正要求、证明妨碍当事人的证据保全义务、维护诉讼程序的应然需要是证明妨碍制度之正当性基础,完善我国证明妨碍制度则应在确立证明妨碍制度的目标体系和确立证据提出义务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原则分层设立制裁制度,并设立妨碍人亡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