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地区,自然也是最早产生档案的地区.已发现的档案有古埃及的石刻档案;两河流域的泥板档案;古代印度的树皮树叶档案以及中国的甲骨档案.现代许多学者从事研究古代东方国家的古老档案,所以泥板档案与亚述学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初读张江珊《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泥板档案与亚述学》一文,①颇感兴趣,然而再读时却发现有可商榷之处。该文作者认为:“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由此,作者进一步认为:“档案产生的条件一是文字的出现;二是国家的诞生。”对于该文的上述两个论断,从“档案”一词的含义以及档案史料的范畴来看,应该重新定义。据学界研究可知,清代以前,汉字里并没有“档案”一词,人们对于“档案”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从商朝的“典”、“册”;周朝的“简牍”或“简策”;秦汉时的“典籍”、“图籍…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档案学断定 ,只有古代东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等 ,用泥板作为记录材料。而史料及考古发现表明 ,“中国初为书契亦然” ,并且窖藏多至400片 ,与在埃及发掘出公元前1300多年的档案库所藏泥板档案的数量相等。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外国档案鉴定工作产生的历史较早,古代就出现了档案鉴定工作的萌芽。到了近代和现代,不少国家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档案鉴定工作制度。迈入新世纪,研究与探讨外国档案鉴定的发展与演变,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是有益的。这就是恩格斯所重视和提倡的一个工作方法,要学会从“历史的启迪”中创新。(一)古代外国的档案鉴定工作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以前,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繁荣的档案事业,并且已经认识到,对于重要性不同的档案文件,应当区别对待。他们把重要的文件写在又重又厚的大块泥板上,放在窑内烘烤,使泥板变为陶板,坚固耐久,…  相似文献   

5.
图书小史     
古代文明发源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我国,图书的历史也是从这些地区随着文字的发明而开始的。首先,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有过一种石书。如公元前4000年埃及王的石文和公一元前2800年巴比伦王国刻在石柱上的哈姆拉比法典。  相似文献   

6.
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管理技术黄坤坊古代两河流域,是指古时候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所流经的地区,在今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从公元前约5000年至公元前600多年,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西方文明和西方档案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72-72
“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由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展期为2006年7月1日至10月7日。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亚述文明”则是该地区与古代巴比伦齐名的重要文明之一。该展选取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述文物珍品251件(组),全面反映了这一古代两河流域强大帝国在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 中华民族文化,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的中国、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恒河流域的印度、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共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展开历史画卷,就能发现这样的历史事实:古代埃及、印度和巴比伦的文化,因国家屡遭外来侵扰和其它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1.古代档案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棕榈叶档案和桦树皮档案。2.中国造纸术西传对外国档案工作有什么影响? 中国造纸术是通过阿拉伯国家西传的。公元751年传到阿拉伯国家,12世纪中叶传到欧洲各国,到14世纪欧洲已普遍使用纸张。17世纪末传遍世界。中国造纸术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岩石上镌刻文字,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书史记事的一种手段。近代的考古发掘证明,在古代东方各国、希腊和罗马都留下了大批石刻档案,它们是研究上古史的第一手史料,在世界档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古代东方国家的石刻档案石刻档案曾广泛形成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大凡纪功颂德、颁布宪令、会盟立约、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记事,以昭示各方,流传久远。外国的石刻档案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形成,它们通常被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等石质材料上。如在历代法老的陵墓──金字…  相似文献   

11.
<正> 从结绳记事,刻木为时的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人类活动和人类社会就与各种信息、知识载体交织在一起,须臾不分了。如果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发展的历史踪迹,无论是早期略简单地直接被用作载体介质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石块、泥板,还是中原古老文化的甲骨、龟壳;无论是经过了初步加工,有了较强载体介质意义的古埃及的莎草纸与羊皮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图册;无论是自印刷术发明后一直占据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主导地位的各类印刷物,还是二十世纪人类智慧之光,信息革命大潮中的骄子——机读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较为漫长的信息知识的载体与介质不断发展、换代、跃新甚至某些阶段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革命的同时,一个固有的特征却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三、子部(上)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居第三位。(-)先秦诸子产生的学术渊源与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学术文化由官府传布民间西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盛世。政治上,实行宗法统治,周王为天下宗主,封地建国,世卿世禄;学术上,学在王官,一切学术文化都控制在王公贵族手中。当时,官师合一,不仕无学,也就是说,有官学而无私人之师教,有官书而无私家之著述。时至春秋,社会制度剧烈变革,奴隶社会已濒临土崩瓦解之势,学术文化由官府严密控制的局面,便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于是,世操学术文化之业的“畴人…  相似文献   

13.
珞珈 《出版科学》2009,17(6):1-1
出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文明的发展同出版活动联系在一起。人类文明孕育了出版。出版记录、反映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进程,传播、积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繁荣。古苏美尔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建立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楔形文字和“新月沃土”的黏土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泥板书,促进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历史。关于古代印度金石档案的情况,由于史料文献极少,难得其详,但根据一些零碎的、片断的记载,仍可以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的描述。一、金文档案印度最古老的文字是刻在石头或泥土制成的印章上,形成独特的“印章文字”。后来,国家的重要法令或其它特殊文件,都刻在石头或金属板上,这样就形成了金石档案。古印度的金文档案有铁券、?、赐地铜牌,石刻档案有石雕印章、石柱、摩崖等。铁券和是分别镂刻在铁板和铜板上的金文档案。法显《佛国记》中说:“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  相似文献   

15.
彭晶 《兰台世界》2005,(4):60-61
户籍档案是我国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属专门档案范畴。《周礼》中就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国家已建有专门的户籍档案,并有专人掌管。以后历代王朝,都有关于户籍档案的专门记录。在中国古代,户籍一直是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西周、西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赋役制度与户籍档案的关系问题作简要阐述。1.西周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主国家所有制,王室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奴隶主贵族通过井田制来剥削奴隶。井田制在夏、商已实行,…  相似文献   

16.
温暖     
经历寒冬之后,三月的阳光照在身上,格外温暖。 从现在开始的五年间,在国家财政的重点扶持下。在中国广大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县份上,将逐渐建立起符合要求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为那里的人们增加一个新的去处;分散在各地的全国重点档案将得到抢救与妥善保护,对这些好不容易留存下来的国家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使其继续承担维护我们的民族、国家和社会记忆的任务;国家档案的数字化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古老的事业和最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中文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和充实,会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弘扬,文明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海拉尔河流域哈克遗址和辉河水坝遗址调查及发掘出土新石器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问题,将其划分为哈克一期遗存、辉河水坝一期遗存、哈克文化、辉河水坝二期遗存四种文化遗存。认为它们的年代分别为距今9000-8000年、8000-7500年、6000-5000年和5000-4000年,初步建立起海拉尔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序列,讨论了这四支考古学文化的源流关系。并对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辽西地区和嫩江流域相关考古学文化在不同阶段对海拉尔河流域文化影响的强弱程度做了简要分析,认为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文化因素是海拉尔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形成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古代的文书档案,就是这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现将"中国古代文书之最",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它上承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不仅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科技档案编纂之先例.科学史学家钱宝琮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从"档房"到"档案馆"--关于中国档案事业近代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档案思想的产生和中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即从古代作为政治附庸的“档房”模式向近代公共文化性质的“档案馆”模式转变 ,以及早期档案学的萌芽 ,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近代社会 ,科学求真精神与实证主义的影响 ,公共心、爱国心的滋养和近代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拉动 ,传统史学精神的积淀与“新史学”对档案信息价值的凸显以及来自欧美的档案专业见识等 ,共同促成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