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息革命和大众文化的兴盛,使媒介游戏成为实现大众传媒的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基本途径。媒介游戏已经成为当前媒介经济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游戏传播的媒介本质,揭示游戏与大众传播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于全面推进传媒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从前人英尼斯、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出发,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等论断,并以这些观点为基础,论述了电视本身的特质对社会公共话语娱乐化的影响和对人们思维的危害。对于已经步入电脑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娱乐至死》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给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引导人们关注媒介本身的特性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泛娱乐化时代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所执行的社会功能.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提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三个方面①.1959年,赖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②.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五个功能——教育大众③.因此说,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2005年起,"国学"概念在大众媒介中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百家讲坛》吸引了数亿观众,《于丹〈论语〉心得》销售300多万册,表明曾经一度为人淡忘的"国学"正在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在大众传媒的鼓噪中蹿红,而大众传媒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这一"回归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无比巨大。  相似文献   

6.
孟雯璐 《今传媒》2016,(9):140-141
尼尔波兹曼认为在电视媒介的影响下,人们已成为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至死》一书专设一章来剖析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表明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在营造娱乐至死氛围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将电视媒介的教化功能,根据其产品形式分为:有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教育节目实现)与无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音像传达的每一则信息体现),并通过分析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形式、特点,从而对中国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做出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政治传播研究对娱乐要素或娱乐因子的关注极少,很大的原因在于,政治被理所当然认为是"严肃的"、"理性的",而娱乐和游戏被认为是"消遣的"、"感性的"。从媒介的角度出发,《哈利波特与千禧一代》引导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媒介中的娱乐要素如何转化为政治要素;媒介、政治、娱乐三者如何互动;以及媒介如何塑造"一代人"的政治观念,媒介在代际差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方琳 《东南传播》2011,(12):48-50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预言人类将“娱乐至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以其强大的势力迅速占领娱乐的霸主地位,影响公众生活。但媒介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对错,媒介不是撒旦。大众传媒之所以引起人们不断的批判和厌恶,根源是资本在操纵媒介,资本是撒旦。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及其产生的“泛娱乐化”倾向,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今媒体人的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被娱乐的大多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云 《新闻界》2005,(5):58-59
尼尔·波兹曼是美国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被誉为北美媒介生态学之父。《娱乐至死》是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其中充满了对大众文化娱乐化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尤其对电子媒介时代里电视文化带给人们言行、情感和思想方面影响的分析鞭辟入里,对20年后我们理解今天的电视文化和大众文化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媒介即隐喻在书中,波兹曼首先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著名论断。针对这一论断,他提出了两点以帮助我们理解:要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个事物;同时,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存在着"把人变成丧失辨别能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著名报人邹韬奋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国内外媒介等史料的搜集、整理,试图回归历史,寻找那个时代中一些非自觉状态①的媒介素养教育因子.希望能为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一报一刊两台"的传媒格局到当今以多元化、个性化、自媒体化为特征的媒介生态。在传媒市场化的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及环境监测功能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白菁 《今传媒》2013,(5):151-152
站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无论是从现代各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角度,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其内容涵盖信息、娱乐、文化、互动等领域;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与这个"系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供所有元素发展壮大的"拟态环境"。人们只能在这中"拟态环境"中来建构观念和再生产实践。这其中就包含着"意识形态"建构。及由此"拟态环境"而衍生的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玉峰 《新闻世界》2009,(1):121-122
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娱乐媒介制造成了电视明星,却又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不受节制的滥用所产生的焦虑,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后现代娱乐方式存在的媒介失控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电子科技和人工智能将人们从巨大的物质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人类走入"盈余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使手机网络游戏成为半数网民的日常娱乐休闲方式。手游既继承了游戏传播本身的特征,也显现出其独特的渗透性。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王者荣耀》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游戏理论的视角探析用户在手游娱乐中的行为动因、游戏的传播机制,并提出《王者荣耀》所引领的游戏文化可能带来的媒介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爸爸去哪儿》自2013年10月11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就制造了收视第一的神话。那么,如此之"火"的《爸爸去哪儿》具有哪些社会价值呢?试从赖特的媒介功能理论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理论,得出《爸爸去哪儿》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化以及提供娱乐的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娱乐作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在大众传媒兴起后,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娱乐新闻指的是新闻在内容方面报道关于娱乐界的消息,而所谓娱乐新闻泛滥指的是新闻在内容上大肆报道,在形式上,采用渲染煽情甚至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满足其好奇心,甚至窥视癖。在媒介产业化运  相似文献   

17.
提到"娱乐至死"这一概念,我们不难想到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书中主要阐述媒介变迁,即电视声像如何逐渐取代书写语言成为时代的主流媒介,同时电视又是如何重新定义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使我们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姑且不论他的观点对错与否,因为从20世纪后半叶,当印刷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开始,学界就一直围绕印刷媒介的深度与电视媒介的平庸而争论不休,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四大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递以及娱乐功能。当下,很多电视节目十分重视对娱乐功能的挖掘,但在运作过程中对其意义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将娱乐等同于感官刺激,一味利用“新”“奇”“特”的事物来刺激受众感官,吸引受众眼球,忽略了节目的精神娱乐。  相似文献   

20.
私密话语在大众传媒的繁盛是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必然结果。在媒介的商业化过程中,媒介更加注重满足受众需求,社会功能日趋多元化,报道文体上也不断发生变更,这些都为私密话语进入大众传媒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