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文学的性质与范围的发展变化,显现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研究的不确定性。比较文学的文学性愈来愈削弱,比较文学似乎成为异质文化的载体,危机意识时时出现,比较文学教学的困惑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合并为一个专业,但外国文学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文学的思维并没有渗透到课堂中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如何将比较文学嵌入外国文学的课堂,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只有通过更新教材、转变教师观念、强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意识,才能使外国文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比较不等于比较文学”,但是比较文学却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比较。比较两首山水花鸟诗,可观其异同;比较李煜前后期词风,可知其变化;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戏曲,可观其不同风格;唐诗似酒,宋诗如茶,也在比较中见出。比较,能洞鉴机玄,能做公允的价值判断,这自然尚属文学比较,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如果将这样的文学比较开放拓展,即“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以及跨  相似文献   

4.
“文学比较不等于比较文学”,①但是比较文学却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比较。比较两首山水花乌诗,可观其异同;比较李煜前后期词风,可知其变化;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戏曲,可观其不同风格;唐诗似酒,宋诗如茶,也在比较中见出。比较,能洞鉴机玄,能做公允的价值判断,这自然尚属文学比较,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如果将这样的文学比较开放拓展,即“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②以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派。本文对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兴起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不同的理论视域进行了探讨,最后还对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文学理论研究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的观点“比较文学”在今天已经够上“显学”的头衔了,但是,什么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学是什么?对此,学者们仍众说纷纭.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书籍、情感的交流”(基亚语).美国学派认为,“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语).苏联学派认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7.
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行历史反思与认定,全书具有前瞻性、融通性、系统性、深入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把翻译研究看作是隶属于比较文学下的一个分支。笔者却持相反的观点。因此通过疏理两者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来反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遇到种种挑战,似乎总是处在危机之中。而比较文学本身固有的开放性特征赋予了这门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比较文学能够把每次的危机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契机,从而保持着自己作为一门学科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中薛宝钗与《飘》中梅兰妮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揭示中西在研究女性文化时所体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了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13.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丁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14.
阎奇男先生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是王统照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王统照的文艺观、文学创作和比较理论,挖掘出"爱"与"美"是王统照的灵魂,而这种爱与美的研究是与比较文学结缘的.  相似文献   

15.
埃尔热是比利时的著名连环画家,他的作品《丁丁历险记》受到各国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对《丁丁历险记》中《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进行分析,用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的方法解读埃尔热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会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中形象学范畴内的异国异族形象并不是对他国现实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文化的和情感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表现[1]。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红学研究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红楼梦》研究方法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方法、接受美学方法、系统论及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的科际整合,或称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它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亨利·雷马克的比较文学定义所规定,“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① 世上的万事万物本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和研究。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并不因为人们的这种分类研究而消失。比  相似文献   

18.
论述比较文学又一研究方法——平行研究的概念、方式、范围、内容、种类和研究的可比性及文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21世纪前十年间,美国与中国学者都开始关注世界文学史的新建构,这种关注主要是文学史理论。只不过,美国学者愿称之为"重构",而我们则认为,比较好的说法是"新建构"。而且,既是新建构,就必然有不同的建构模式,并且也有必对本土建构模式进行阐释。21世纪前十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同时并存三套篇幅较大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论著,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达姆若什(David Damrosch)  相似文献   

20.
朱红素简介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3):137
朱红素,女,1955年出生,汉族,河北蠡县人,文学硕士,教授。现任保定学院副院长。兼任河北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系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北省教师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朱红素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6部。科研成果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研成果获河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河北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1项,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