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开发高职课程体系,通过解构学科体系和重构行动体系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人才市场调研→职业分析→课程的职业行动能力→知识解构与重构→课程设计与过程设计→课程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2.
郑茵 《华章》2013,(18)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构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关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3.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课程实施目标以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为主;课程实施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课程实施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开发思路。提出以应用翻译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设计、创建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实践过程的学习机会,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创建了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凝聚教师智慧、彰显教育专业性的关键所在。反思和行动中反思是专业信念、个体经验和行动策略合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运作方式。在分析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基础上,从专业理论知识建构的质量、教学中案例情境信息的逼真性、行动中策略积累的实践机遇以及反思性思维训练四个维度探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缺陷,主要在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深度加工、教学案例情境信息脱离实际、实践场域中的"摹""练"难两全、课程实施不注重反思性思维训练。改革策略即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精致性复述、引入情境信息丰满的真实案例、提供"摹""练"结合的实习实训机会和重视教学中的反思性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建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积极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构的过程应是知识的处理、转换的过程;而职业教育注重社会发展需求,它不是单纯的简单操作活动教育,它更关注工作过程实现的程序行动,并使之与学习领域、教学活动过程重新建构,是工作活动系统化的设计,带有技术的提升与应用知识的升华。本文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从建构的思路、建构的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及实施方面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内实训课程的建构要求,说明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内实训课程,保证学习者有实践的机会,是实现课程目标、满足现代职业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它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建构课程内容;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课程设计基本思路,对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创建了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顺利进行课程实施、提升课程内在价值的关键因素。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性知识由课程理念、生活态度、反思能力、课程知识等内容构成,具有内隐性、情境性、即时性、自我建构性等特征。课程研究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途径。为此,要强化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具有个人性的研究,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以适应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方法:首先与企业、医院工作人员研讨,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按照"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重构,将系统的理论知识拆解并融合到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共设计了八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被分解为若干学习子情境,每一个学习子情境都表现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果:课程改革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成绩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能熟练使用各类常见电子仪器、准确的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并能熟悉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涵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97-10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的三大核心要素,从这三大要素出发分析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体系的转变,即:教学目标由掌握与职业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转为以促进职业行动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由传授经过教学简化的学科系统化的知识转为在应用情境中传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与情境无关的线性教学过程转为学生主动,以问题和情境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兴芹  孟川 《考试周刊》2012,(36):82-83
作者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校企人员联合设计学习情境"的方法,打破原来的学科性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及课程体系目标分解成为具体的教学模块来完成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协作一反思一提升"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氛围,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协作,反思探究,完成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技能,提升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一、导入:确定任务,激发内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是以任务来驱动的。任务不一定直接指向课程学习的目标,但须将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寓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即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就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使"相关知识够用"。任务的设计尽量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学习领域是跨学科的课程方案,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和建构课程内容,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这些基本特征不仅要求职教师资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熟悉职业实践、创设学习情景;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是个体与社会在交互中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这一理论出发,教师学习机制发生于获得和互动两个过程之间,生成于认知系统内化信息、情境参与转化信息和实践操作外化信息三个环节之中。教师学习机制存在认知目的功利化、反思参与浅表化、实践操作程式化等困境。为推动教师学习机制的生成,需要建立三种机制,即现实需求激发学习的动力机制、对质反思推动学习的认知机制和教育机智构建学习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被动地接受,而是要主动地学习、积累和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经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从引入情境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结合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考核,对学习情况实时进行评价反思,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课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出优势,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需要突出知识主动建构、创造性生成和综合应用等特点.设定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跨学科课程目标要追求主动建构知识、能够创造性生成、突出知识综合应用.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跨学科课程要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跨学科知识体系,推动学生跨学科知识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开展复杂思维活动,课程任务要有综合性、思想张力、创新性、项目化表述.在跨学科范畴内,提出驱动学生复杂思维的问题要按照逻辑关系设计、多维度提出问题,提问抽象概念知识、基于知识应用设问.设计锻炼复杂思维的跨学科认知情境需创设知识探究情境、建构复杂生活情境、创建开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知识建构作为新建构主义的重要主张,为突破理论课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能。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生源与教学两个方面存在问题,知识建构理论的引入使这个难题有了破解方案。以中职《管理学》教学为例,设计基于观点的知识建构学习的"四过程",付诸实践后总结出"八步骤":真实情境创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点→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结成小组→构思小组研究计划,对话交流→小组研究,落实计划→成果展示与交流,不断完善→教师点评,知识总结升华。研究结果发现:运用知识建构理论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使教学双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课程模式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基本上是处在“空对空”阶段,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加以联系,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甚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系统化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在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实践行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学业知识并建构白已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以《罐藏加工》课程为例,主要阐述了课程的构建理念、定位、目标、学习情境设计,课程的实施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