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东地区佛寺众多,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古迹留存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豫东各地都非常重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但从整体来看,其开发仍然存在经营内容单薄、开发力度有限、推介力度不够、违反开发规律等问题。因此,豫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举、广度与深度兼顾、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采用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丰富深化佛教文化旅游内容、创新佛教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等策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佛教素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对贵州省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当前贵州发展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贵州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梧州是岭南古代佛城,拥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梧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应从深挖佛教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走区域联合发展之路、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特色化、系列化佛教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民营资本参与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对民营资本和古村镇而言是双赢的合作,利用SPSS17.0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21个古村镇旅游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分类,对民营资本参与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旅游需求的转变,近年来工业旅游兴起。但是工业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更多注重了对现有企业文化的展示而忽视了对其工业历史的表述。文章在阐释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工业遗产资源和旅游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全域旅游视角下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是西安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中一份具有重要价值而应积极开发的资源.本文分析了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着重探讨了佛教文化对于促进西安体育旅游、带动西安旅游经济方面积极的作用,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体育旅游的联袂互动,提出了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佛教文化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集体闲、娱乐、健身、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有助于促进西安地区佛教文化和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实现海丝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为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该省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而且可以推进区域文旅融合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在环境、资源、主体三方面的融合。该模式不仅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中“文化的旅游化”和“旅游的文化化”的重要表现,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福建省乃至我国文化旅游竞争力、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大型节事活动为主题的旅游已成为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西安世园会效应与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借助西安世园会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帝陵遗产旅游研究的述评,就研究区发展帝陵遗产旅游的区位交通优势、经济基础、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倾向和发展势头等因素进行评价。概括和梳理出其帝陵遗产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关中地区帝陵遗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关中地区帝陵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惬舟 《红蜻蜓》2022,(35):18-21
<正>五台山遗产分布:山西省忻州市遗产种类:世界文化遗产关键词:佛教文化、寺院建筑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位于太行山系的北端,为太行山脉主峰。有古籍记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遗产管理者与旅游管理者并非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和利益诉求。在原真性的追求上,二者有着共同的责任。围绕原真性,努力作好遗产的保护、展示和解说工作,是实现遗产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原真性概念演进略作铺陈,并以此观照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工作,发现蒲壮所城在遗产保护、展示、解说和宣传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进的主要路径及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调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世界化遗产徽州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分析,肯定了西递旅游开发公司的经营制度和分配模式。指出了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世界遗产地在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遗产管理与社区民众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利益主体的需求与冲突来看,不仅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保护区与社区民众之间的分歧也在增多。因此,亟需强调遗产地各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尤其要鼓励社区民众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成效与不足并存。为使其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文章提出乐山市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建立饮食文化数据库,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培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创新饮食文化项目产品;建立饮食文化项目地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积极申报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开展良性互动.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该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措施来加强保护.此外,还应该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提高福州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遗产为资源要素,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工业旅游为开发手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是实现工矿企业转型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工矿企业需利用丰富的遗产资源,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生态工业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开拓旅游市场。开发中遵循科学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强化服务主体。以期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旅游需求,培养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工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佛教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文章从河南省佛教旅游文化资源入手,试分析河南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以期河南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能真正为旅游业所用,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西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并针对目前西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