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头禅是具有江南般若传统的禅系,以"本来无事"、"丧己忘情"和"无情有性"为其禅法特点。皎然身处牛头禅盛行东南的时代背景之中,多与牛头禅相关人士交游,诗中也表现出"无事"、"忘情"和"无情有性"等牛头禅法。牛头禅法对皎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倾向于选取无情之物、清泠之景和缥缈之态的诗歌意象,进而形成其"清逸"的独特诗风,体现了禅家合动静之"中道义"的当行本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的"美人"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味。《诗经》中大量的作品虽是从生活中来的歌咏爱情的诗篇,其中的美人意象,可能实有其人,但也有少量的作品如《蒹葭》《汉广》,诗中的女主人公具有象征的意味,她们象征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而诗中的美人,居住在遥远的彼岸,则表明了理想之虚幻。《楚辞》中的美人意象则比较复杂,有时用以比喻君王,这可以视为对《诗经》传统的继承,只不过美人的喻意更加具体。有时,美人也用以比喻诗人自己,这时候,美人表现出两个特点,美好与孤独,这既表现了诗人品质的高洁,也暗喻诗人不被国君信任的忧伤。汉唐以后诗歌中的美人意象,则大多为《楚辞》之流洐。除喻君主之见弃,美人意象通常还用以表现知音难求的孤独与年华易逝的悲伤。  相似文献   

3.
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相似文献   

4.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寒山"是寒山诗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象,其幽邃深远的气质与日本幽玄的审美品格有着多重契合。日本文人倾向于将"寒山"意象作为寒山子精神世界的象征,并强调其心性的深远;"入寒山"的解读中有着对"入幽玄之境"的觉悟;寒山幽奇境界的体悟来自于日本民族的山林崇拜,突出了万物有灵的神性。这种崇敬感正是来源于日本人对神秘又不可思议的幽玄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寒山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佛理禅意,诗人通过这些禅诗表达自己的内在体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禅境。如何在英语语境中再现其独特的禅意禅境,让目标语读者很好地理解禅诗所表达的意蕴并感受其意境,译者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文章选取了斯奈德和赤松译本中的个别例子,阐述了意象叠加法、视觉化翻译法、杂合翻译法和厚译法等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有效地再现了原诗所表达的禅意禅境,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代隐逸诗僧寒山曾流传诗作三百余首,佛理禅机贯穿始终,赋予其诗意蕴悠远玄妙,气质超凡脱尘,风格清新脱俗。寒山诗因其特色迥异独行于世,尤其在美国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斯奈德寓禅宗情愫于个人创作风格之中,从其生态思想出发,选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综观其译作,禅宗生态美学思想氤氲其间,这种以"禅"解诗的译文,纵然与原诗之"禅"难免不失偏颇,然却已是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8.
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表现出主人的清高品格与幽雅情趣? 2、尾联中的“亦”字用得很妙,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先生这首诗意象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了一幅色彩变化、宁静和谐的晚秋图。  相似文献   

10.
刘建萍 《考试周刊》2015,(20):16-17
本文简要分析了杜利特尔的两首意象派诗歌。她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曾与庞德一度订婚。她的诗歌Oread,是庞德最欣赏的一首意象诗。剔除诗中的解说成分,甚至必要的关联词,意象派诗歌往往表现出很大的歧义性;读者所面对的,只是一个和数个客观意象,而对其中的象征意义,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理解和联想。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分析诗歌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认知诗学的视角,从名词化结构和意象图式两个方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分析,从认知的层面分析读者如何解读诗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诗歌表现出的美,以期为人们欣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诗穷而后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夜书怀》并不是一篇高中生易于透彻理解的作品。让学生讲出本诗所反映出的精神、体现的思想并不难,但诗歌是最具"文学性"的体裁,是人丰富心灵的反映,字词意象只是情感的载体,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于"意境"内涵的理解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黄立 《现代语文》2011,(7):89-90
一、设计思路 理解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抓意象,通过对诗歌中主体意象和群体意象的深入解析来品鉴《致橡树》。赏析诗歌后,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让学生比较阅读多首以"树"为主要意象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明明 《文教资料》2010,(18):69-71
林庚1930年代的诗歌可以分为自由诗与新格律诗两种形式,早期的《夜》、《春野与窗》为自由诗创作时期,后诗人通过对自由诗与韵律诗的理解,提出"自然诗"的观点,转向新诗格律的探索。然而不论是洒脱无拘的"自由诗",还是讲求韵律的"自然诗",林诗诗体的转变与探索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在诗情内容与意象意境上的一贯风格,包括"为艺术"的本体取向,意象的化古与融今以及林诗天然存在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8.
查明昊 《家教指南》2003,(3):100-104
前人在论述王梵志与寒山诗歌时 ,对翻著袜法未有提及 ,并以寒山体笼统地指称寒山整个诗歌的特色。其实 ,翻著袜法这一手法直接开启了唐代僧俗文人的创作 ,导引了宋代诗人所常用的翻案法。寒山体专就寒山诗表现禅悟之类诗歌而言的。寒山诗是诗僧文学中通俗诗风向清雅诗风回归的中介 ,回归原因之一就是唐代禅风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风"意象是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且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先秦"诗骚"中的风意象不仅时代早、数量多,而且特色鲜明,同中有异,分别以其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诗歌中的风意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