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许多现代文明病。本文主要探计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通过对体育、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健康社会学等理论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体育与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有机联系。提出了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建立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形成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运动休闲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潘兰芳  卢碧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82-83,107
运动休闲作为现代人享受休闲的一种方式,已经渗透到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从运动休闲的功能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入手,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现代生活方式中运动休闲的渗透是由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特征和运动休闲的功能所决定的:(1)现代社会生产对运动休闲的特殊需求,使运动休闲渗透于现代生活方式中;(2)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呼唤运动休闲;(3)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促进了运动休闲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随机调查了1586名大学生.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偏差状态.从不同群体大学生生活方式特点看,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上比女大学生好,尤其是在营养膳食、身体锻炼、生活态度这3个维度上;而女大学生则在生活嗜好维度上表现比男大学生好.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方式好于高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学生在生活嗜好维度上显著好于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生活方式在身体锻炼、生活嗜好和人际关系等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即生活方式越健康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方式7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活嗜好、人际关系、压力缓解、生活态度、学习因素、身体锻炼、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的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现代化,必然是现代人能适应,又势必导致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类“文明病”的产生。尤其是生活节奏的加快,闲暇时间的增多,更加需要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内容加以填充。所以,作为可以调节人们生活节奏、扩展生活空间的体育,将会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为研究内容,以男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作比较,采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与SCL-90量表的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学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希望为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借鉴,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无论女生还是男生,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都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生活方式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男生.生活方式提高一个等级,心理健康阳性症状出现的可能性下降60.4%,生活方式对于心理症状的缓解存在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对生活方式有更多的新思考。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而休闲体育以其独有的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对他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岩 《体育博览》2011,(7X):228-228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活方式对体育和健康的影响,体育对健康的促进等方面来讨论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高职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结果为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开拓了理论研究的空间,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现代化生活方式给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隐患。本文探讨体育生活化和现代人的健康关系,指出体育生活化与现代人的健康休戚相关。体育生活化是指导现代人获得健康、得到幸福感、满足感以及愉悦感为鉴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健康要求,是一种科学、合理、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个案分析和实地调查法,考察安徽许村体育生活方式百年变迁的过程、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理论探索.许村体育生活方式经历了传统体育生活方式发展期、政治化体育生活方式发展期、传统和现代体育生活方式融合期3个阶段.启示:体育文化承载的文化功能能否满足农民体育需求是农村体育生活方式变迁的根本动因;农村社会变迁决定农村体育生活方式变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的变迁是"解构-重构"的过程;培育农民体育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体育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化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得以传承与生存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群居式家族生活、家长制、重礼崇德、崇拜祖先等特有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左右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从中也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性格和气质。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始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位,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体现着民族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等方法对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十一所在杭高校学生现行的生活方式与体育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跟体育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既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体育来打基础,又在行动中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生活方式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凤阳县城三所院校退休教职工进行体育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研究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是老年人科学健身、预防与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激励机制以及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分析,阐明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健康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效手段,学校要认真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来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武汉理工大学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另一部分学生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学生。可见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休闲、休闲研究与健康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休闲的概念以及休闲研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提出休闲并非只是单纯的休息、游玩、消遣、娱乐,实际上它是人的生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生命的_种形式,良性休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学会休闲,就意味着要不断改善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使其更加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张益增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5):32-34,37
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师教学生活的方式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的教学生活方式、狭隘的教学生活方式、重复的教学生活方式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主要的教学生活方式状况;努力探寻一种智慧型的体育教学生活方式,使体育教师真正实践在育人的过程中育自己,赋予体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以人格化的创新、引导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并发挥体育教学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生活质量和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塑造新型农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通过对健康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原则的提出,据此建立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指标体系框架,推动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