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探讨党报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党报发展必须科学定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是谁?”有的叫报社,有的叫报业集团,有的叫传媒集团,不管叫什么.我们是搞媒体的,是党报传媒集团.主要还是搞报纸。所以我们是这么提的,就是集中精力抓报业,风吹雨打不动摇。为什么这样坚持、这样定位呢?  相似文献   

3.
我面前的她,身材修长,长发如瀑。大大的眼睛和白皙的脸庞散发着女性特有的魅力。望着眼前这个令人眩目的女性,我怎么也无法相信,这就是那个9次横穿“死亡之海”、徒步4000公里采访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5,(8):29-32
我在经济日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特别是经济日报,没有人叫我“范总”,都是叫“老范”,到了人民日报以后,大部分人都管我叫“老范”,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叫我“范总”,但是我觉得“老范”更亲切一些。  相似文献   

5.
一、软弱.此话虽不中听,但男人勉强还能忍耐,属于比较"好"的男性缺点,仿佛"工作急躁"、"不注意休息"那类意见,说给各级官员,他们一般是能够虚心接受的.软弱,常跟眼泪搭档,祖先很早就给咱规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言外之意,女子可以豁免,啥时想弹都行.受此约束,长时间以内,我不敢当众哭泣,伤病委屈不消说,即使看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也顾不得享受崇高情怀,赶紧于黑暗中掩饰.电视普及入户之后,其优点已被总结了千百条,但还有一条没说到--从此男人哭的方便度大大增强了.软弱男人的反义词是什么?是硬汉.我很喜欢大家管我叫硬汉,尽管到目前为止,几乎没谁这样尊称我.  相似文献   

6.
阅读国内文摘、目录、索引之类属于二次文献的检索刊物时,发现这些刊物中文献摘自哪些期刊的叫法很不统一,有的叫“引用期刊一览表”,有的叫“选摘期刊一览表”,有的叫“选用期刊一览表”,有的叫“收录主要期刊目录”,有的叫“常用期刊一览表”,有的叫“文献一览表”,有的叫“文献来源”。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1 “选摘”、“引用”、“收录”、“选用”用哪个好? 从字义看:选摘是选择摘要。“引用”是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为依据。“收录”是编书时采用(诗文等)。“选  相似文献   

7.
芦璐 《河北广播》2009,(5):61-62
耳边传来的是那个长发儒雅的音乐才子李泉喃喃的声音,“时间飞了,飞的是你的梦想,变的是模样”,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近2000千个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回想,它就以轻盈的姿态飞走了。萦绕心畔的还是那首歌“照片里那张脸的名字叫回忆,镜子里那张脸的名字叫成长”……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一些档案界的同行在谈到与档案的原始属性极相近的事物,或者有些本身就是档案的事物时,往往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在这个事物后面挂上“档案”两个字。比如,说到照片,叫做“照片档案”;说到家谱,叫做“家谱档案”;名人手稿叫“手稿档案”;名人书法叫“书法档案”,还有一种家庭里过去留存下来的有纪念意义的证书、奖状等等叫  相似文献   

9.
这里提出的是我已经观察和思考了一年多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新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向来享有高度的声誉,人民信任我们,赞美我们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我们自己也引以为荣,足见我们的职业是多么神圣、何等高洁和光荣!但是,近来在我们新闻界即在报刊版面上和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中,却出现了数量不少的,同我们的神圣而高洁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因而是令人十分痛心和羞愧的现象——广告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题等),也可叫做“变相广告”,还有同志管它叫“有偿新闻”。就是使为厂家推销产品的广告摇身一变,变成编辑部的新闻报道,用“消息”、“通  相似文献   

10.
“俗”有三六九等。最低的一等是“恶俗”:比如农村妇女跳在房顶上骂街、脱衣舞,还有一种叫“黄片”的电视片。稍低一等是“低俗”、“庸俗”:比如巨肥的妇女绷条健美裤、形成视觉污染的店面设计、拼命想叫人笑却愈加让人觉着可怜的相声,还有一种叫“娱乐片”──让人难捱的武打片。好的一等,就是“通俗”:比如《好汉歌》、西湖、新年贺卡、《渴望》,以及好莱坞制作精良的好片子……。那这“通俗”和前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有三点:它健康,高妙,接受者喜闻乐见。健康与否这一问题,世人心里有杆称,无需赘言。如果把这一点搁下…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读了不少这类新闻“故事”:某市长(或省长、部长、华裔外宾、人大代表等)因没有显示身份,被营业员(服务员)当作普通中国人处理了,也就是说给窝囊气受了;待吃瘪受气者的身份告白于天下,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立即“非常重视”、“诚恳致歉”、“严肃处理”、“积极整顿并举一反三”。(与此相近的还有:某个案件或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无人受理,中央某首长批示后,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认真研究”云云) 以前碰到这样的报道时,有人对记者的措辞表示反感,我就为记者辩护:一、客观事实就是如此这般,叫记者不这么写又怎么写?有的人就是象连升店掌柜的那般势利,看人下菜碟。二、至于用些“非常”(重视)之类的高级形容词,这正是记者的机智,以春秋  相似文献   

12.
老北京管厕所叫“茅子”,大部分厕所基本都是碎砖头砌的,多数是露天的,有的上边设棚。非常简陋,四周的墙,也就多半人高的矮墙。“茅子”里有六、七个不等的坑,坑里  相似文献   

13.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征文之后,把现场新闻的创作推向了高潮。现在不仅  相似文献   

15.
汪嘉宝(绍兴市五届政协常委、国家一级导演):莲花落比较俗,它没有正规的科班.也没有师傅带徒弟的正规训练。莲花落大多是自生自灭的,以前把莲花落从艺叫做“摇船打铁磨豆腐”.就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的职业。1961年的绍兴曲艺训练班中莲花落的专职老师叫“老豆腐”,为什么叫他“老豆腐”呢?因为他是做豆腐的。还有一个“小豆腐”。“小豆腐”叫王德兴,“老豆腐”叫金鹤锦。“老豆腐”师傅教的学生里就有胡兆海的哥哥。1961年办过这么一期莲花落培训班,后来要到1998年,胡兆海办了一个专业的莲花落曲艺学校。所以我说莲花落的改革发展是从“粗俗简土”到“雅俗共赏”,“拔出泥腿登大堂”。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虽然难以遇到“大记者”、“名记者”光顾,但是,省、市、县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每年我却要接待不下十来个.可以肯定地说,我所接待的记者中,有的思想敏锐,有的务实求真,有的勤奋刻苦,有的公正廉明.他们都不愧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一神圣的称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原《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光羊老师,更是叫我难以忘记的一名好记者.1994年9月中旬的一天,镇党政办公室通知我,说是湖北日报一名记者来镇里采访,要我代表镇里陪同他“全程采访”.待我赶到镇里时,办公室的同志告知,记者已下榻在镇政府客室里.镇政府客室异常简陋,室中两床一桌,既无卫生间,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床是硬板床,桌是办公桌.我说:“怎么能把省报的记者安排到客室里住呢?”办公室的同志说,这记者坚持不住宾馆哩!办公室的同志把我领到客室,刚介绍完,光羊老师就一把拉住我的手,十分热情地说:“曾馆长,我打扰你了,实在对不起!我叫光羊,姓李,你就叫我李同志吧!”李记者一脸慈祥的笑容,头发花白,微胖的身体显得十分稳健.在办公室的同志离开客室  相似文献   

17.
张华立 《视听界》2008,(2):116-116
湖南广电的领军人物魏文彬、欧阳常林,还有湖南卫视又获得了什么年度大奖,老魏要开“两会”,命我去北京代领奖杯,常林台长也叫我顺便把他的奖杯还有卫视的一起领一下。于是我不情愿地顶风冒雪、火车飞机地跑到北京当“奖杯托儿”。  相似文献   

18.
现场新闻是作者亲临现场通过耳闻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后采写的一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新闻,读后能叫人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这种新闻有的报纸把它叫做“现场实录”,有的叫“现场见闻”,有的叫“目击式新闻”,也有的叫“脚板新闻”。它是近年来新闻改革中新闻界创造出来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新闻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它一出现就受到新闻界的青睐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首都新闻界开展“现场短新闻”有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标题的产生,在我脑子里“策划”了有些时日了。平时阅读本报和其他报纸,当加以对照比较时,脑海里不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报纸办得好,有的就不如人意呢?为什么有的重大宣传战役打得很漂亮,有的就不能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吗?毋庸置疑,“秘密武器”或者规律自然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宣传的整体策划。现在,关注新闻策划的人多起来了,这是可喜的。新闻策划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理应包括着若干子概念小概念。如果把新闻策划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还有若干分支,比…  相似文献   

20.
我的领导是个普通人。首先名字很普通。大街上随便可以找到个把叫“李兵”的,他就叫李兵。其次,长得也很普通,一副眼镜底下,鼻子、耳朵、嘴巴,啥都不缺,啥都不多,而且都长得规规矩矩,没什么出格的地方。但是他又有很多出格的地方,明明是北京城里长大的高干子弟却心甘情愿做了湖南电视台农村节目“乡村发现”专栏的制片人、主持人,而且一做五年有余颇有成就。就是因为做“乡村发现”他获得了中国金话筒金奖、范长江新闻奖,还有观众青睐奖和农民信赖奖等等,后二项奖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最为珍爱的奖。农民叫他“兵哥”,一声兵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