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教育>自去年第6期开始的关于"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是符合当前中学校园生活实际的,是有必要的. 笔者从事青春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涉及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此外,作为首都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曾随团到发达国家考察,对那里的青少年教育进行过一些了解.通过纵、横的比较与研究,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早恋"问题)形成了一些认识.笔者在此谈谈这些认识的梗概,参与<北京教育>的这一专题讨论,以便与教育界关心此专题的同仁们共同研究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一个中学生早恋案例为蓝本,分析提出早恋教育的几种有效方法:预防教育法、正面引导法、情感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综合教育法等,以帮助受教育者顺利通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3.
不论男女都有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早恋犹如洪水猛兽,是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此谈一谈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中学生"早恋"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  相似文献   

5.
情境中,由于担心"校花"陷入敏感的学生早恋,班主任对她总是呵护有加,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方法--统筹兼顾. 第一,正确定位.对美的敏感和追求,渴望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中学生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班主任如果时刻对此持有高度戒备心理,并采取一些过激预防方法应对"校花"追求者,效果未必会好.教师应关爰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好对"校花"及其追求者共同的教育工作,这应该是基本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青春觉醒”与“早恋”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也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两种极易混淆的心理行为表现。了解“青春觉醒”的缘由,理解由其而带来的少男少女心理行为以及交往形式的变化特点,从本质上区分“青春觉醒”与“早恋”的异同,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本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学生青春期发育期的提前,中学生早恋现象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班主任老师的难题,中学生早恋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处理早恋问题,我从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则真实的中学生早恋案例的处理和分析,指出了教师处理学生早恋的关键: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及时走出"早恋"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教育已经在我国城乡蓬勃地发展起来。如何正确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所谓“早恋”,是指过早地谈恋爱,在不应该谈恋爱的年龄谈恋爱。从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起,我国学生就步入青春期。随着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成熟,再加目前国内外某些传媒的色情内容的加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中学生中的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中学生异性间微妙的情爱--早恋.面对中学生的"早恋",我运用下列三条原则处理,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