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朋 《体育世界》2014,(11):137-138
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的科学训练,可以为运动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在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训练过程中,一些教练员不能科学的安排训练。本文通过从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的体质特征、训练手段以及训练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铅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训练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力量素质是铅球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务必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专项力量素质,依据国外多年的成功经验以及少年的生理特点、训练规律等,对少年发展力量素质和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比例进行划分和安排。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在少年时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影响铅球运动员专项成绩的素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数理统计的因子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应用于运动员素质的评价。将直接影响运动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指标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各身体素质指标与专项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对青少年运动员应优先发展其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和灵活性素质,并给出了身体素质指标与铅球成绩的预测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柱  郭国兵 《体育学刊》2005,12(6):119-121
通过收集我国27名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65次运动成绩以及相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验结果,得出影响我国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的主要因子为:最大力量因素因子、专门投掷训练因素因子、专项速度力量因素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影响我国女子铅球一级运动员成绩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依次是:后抛4kg铅球、30 m站立式起跑、立定跳远和卧推,并给出相应回归方程.依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制定出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发展均衡程度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3种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对我国女子铅球后备人才的有关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进行了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女子铅球后备人才专项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因子,并对其身体素质的优先发展项目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对辽宁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少年时期的身体素质训练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少年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一名优秀的铅球运动员,除了要有优越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熟练而又合理的铅球技术,而这个技术应是在少年时期就从事专门的、系统的正规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本文将自己多年的铅球技术训练中取得成功的方面做一分析,为培养更多优秀铅球运动员提供一定参考。 一、分析 技术教学阶段是以青少年学习新的铅球技术动作为特征的,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完成他们正确认识和初步掌握铅球的技术动作,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类型,明确技术训练方面的任务,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铅球运动规律,对铅球训练中发展身体素质、技术训练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在教学与训练中的方法、手段及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梅菊1993年招入石家庄地区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2005年两次获得全运会女子铅球冠军,达2008年奥运会A标;巩立姣2002年招入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冠军,达2008年奥运会A标。针对李梅菊、巩立姣入学时实际状况,我们制定了一个三年的训练规划,第一年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掌握铅球基本技术;第二年提高专项素质,掌握铅球完整技术;第三年提高专项能力,熟练掌握、运用铅球完整技术,达到一定的专项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明有 《体育科技信息》2000,20(6):44-45,48
前言。在刚刚结束的曼谷亚运会上,我们的铅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男女金牌全部夺得,我们无不欢呼,然而在我们高兴之余也不由想到刘浩、李梅素都是退役九年的老将而又再次出征,是他们的成绩越来越显赫吗?其真相并非如此,刘浩成绩虽然没有退多少,但成绩也并未提高,而李梅素的最好成绩21.76米,这次成绩为19.89米,这表明,他们的成绩并未提高,相反是一种退步。男子铅球一直不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名次,女子铅球虽然能取得名次,但成绩逐年下降,这就告诉我们,我国铅球年青选手人才欠缺,如何及时地发现天才的铅球运动员,弥补这种不足,将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鉴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 ,徐州师大体育系自 1 995年开始对新生开设身体素质课。该课为期一年 ,以技术课形式出现 ,要求学生考核全部合格。考核项目包括 1 0 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后抛铅球、三步助跑单脚起跳摸高、单杠引体向上 (男 )、俯卧撑 (女 )、3米快速移动、劈叉和握杆转肩。结果表明 ,通过身体训练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有利于学习掌握技术动作 ,降低不及格率 ,减少了运动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体育教学过程 ,教师对铅球教学较普遍的忽视以力量练习为主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为此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有目的对比实验 ,客观的分析力量练习对提高铅球成绩作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一方面为现在学习技术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所需要;另一方面更为将来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所以,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如何把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抓好,打下坚实的蛙础,将是影响运动员整个运动生  相似文献   

16.
铅球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铅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铅球技术的变革,都带来成绩的大幅度飞跃。从1953年背向滑步技术诞生以来,铅球世界纪录不断攀升,已达到23.06米的高峰(以男子铅球为例,下同)。旋转式技术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便突破性地创造了23.12米的世界纪录。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特别是男子)人数不断增多,并屡创佳绩。国外科学家根据当代优秀运动员的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预测采用旋转式技术可将铅球推到26米以上。速说明旋转式技术有巨大的潜力。反观我国,在铅球比赛中却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很少见到使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本文通过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理论的研究探讨,为运动员应用此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莫安源 《中华武术》2008,(10):10-11
一、影响原地推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 (一)身体素质 理论上铅球运动员要求有较好的身体形态特征及具有快速、灵活、协调等素质,从历届奥运会和世界纪录保持者来看,身高、体重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我们普通的体育高考生中很少具备这种天赋。由于考虑到体育高考学生必须追求体育术科、文化成绩双上线的原因,挑选运动员时常倾向于文化比较而言尚好、体育素质一般以上的学生加入体育高考队,不到一年的课余训练时间,我们应根据考生的个人特点制订训练方案,全面打好身体素质基本功、重视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关系的把握,有针对性、有阶段性、有侧重地挖掘潜力来提高铅球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在实心球、铅球训练中,既要注意两个项目联系环节,又要区别对待,有侧重点进行练习。实心球练习中,主要抓好两脚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在抓好实心球训练基础上,重点指导队员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由原地侧向推铅球到侧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最后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滑步时要求队员做到“低、快、稳、直、超(超越器械)”动作要领,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采取各种练习方法逐个环节掌握。同时,加强各身体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通过一段时间强化反复训练和针对性练习,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原地双手后抛铅球”是我省高考体育专业所必测的四项身体素质项目中的一项,对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和协调性都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这样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对考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内容。由于“原地双手后抛铅球”这个动作在平时体育教学中不常采用,所以造成学生技术概念不清,发力不当,动作不协调,往往有力用不上,甚至比单手推铅球的成绩还要差,从而影响考生测验。我在实践中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辅导,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徒手练习动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铅球技术教学操●翟志强孙志坚针对铅球教材特点,我们把课堂铅球技术教学作为重点。找出影响身体素质充分发挥的关键技术因素。对筛选出的相关技术因素进行最佳实验方案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确定出的铅球技术教学最佳方案,编制了“铅球技术教学操”。这一教学操的编制,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