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来说是特大的挑战,但是苏联和苏共没有把自己纳入全球化迎接机遇和挑战,结果导致生产力落后和经济停滞不前,苏共的腐败变质又使苏共严重地脱离了人民,这是二十世纪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两大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苏共特权阶层是苏联政治史上的重要问题,西方苏联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西方苏联学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评述其关于苏共特权阶层概念的界定、特权表现、阶层特点、产生原因、影响等,可以全面地呈现苏共特权阶层的问题,以为鉴借。  相似文献   

4.
黄苇町 《学习之友》2011,(12):42-42
在苏共垮台前不久,即1989年前后,苏联社会科学院曾作过一个“苏联共产党究竞代表谁”的调查,结果是: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的只有4%,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竞达85%。这项调查说明,苏共已严重脱离了群众,尽失人心,遭到了普遍的唾弃。应该说,这才是使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瓦解和苏联崩溃,是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苏共逐步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改变党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一文中认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崩溃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非斯大林化拆毁了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人道主义搞乱了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新思维导致了苏共政治控制的衰变,选拔干部不讲政治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说明,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使之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剧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苏共的失败被认为是苏联解体这一悲剧的直接根源.而苏共的失败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极力推动"反思历史热"、借"反思历史"大搞政治清算和社会复辟,使错误的历史观横行社会,导致社会思想混乱、苏共自身丧失信仰,最终苏共在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下轰然崩塌.普京上台后,俄当局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整顿历史教材、成立总统直属委员会反击篡改和歪曲历史等措施,力图重新认识苏联历史,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却迎来了苏联的解体。人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诸多的分析,但有一点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条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体前夕的苏联,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它具有四个特点:1.它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有计划地发动的;2.在运动中打头阵的是一些文学家和政论家,一些历史学家是后来才跟上的;3.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4.运动中既有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  相似文献   

13.
1989年苏共垮台前后,苏联社科院曾做过一个“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的调查,结果是:7%认为代表劳动人民;4%认为代表工人;85%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应该说,这是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曾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的久加诺夫,将主要原因归纳为长期一党专政制度下的“三垄断”,  相似文献   

14.
解读苏共执政的教训可有不同的视角。从全球化视角出发,苏共执政的教训之一在于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缺乏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不能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正确定位;教训之二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不能正确回应,使苏联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教训之三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错误估计形势,拒绝改革;教训之四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不能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教训之五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没有使苏联跟上新科技革命的步伐;教训之六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执政党主流话语日益边缘化,患上了“意识形态失语症”。等。  相似文献   

15.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6.
特权腐败是导致苏共垮台的主要内因。苏共的特权腐败是伴随着苏联高度集权的执政体制的形成及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而产生的。特权腐败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苏共执政丧失了群众根基。同时,特权腐败的主体——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惜“自我政变”,实际上成为了苏共垮台的真正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而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已十五周年,在此之际,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通过分析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基本原因、基本教训,进而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民的态度决定的。针对苏联当时的状况,黄苇町曾写到:“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其财产被没收……令人震惊的是,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在有关的历史档案中,也没有发现当时哪里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