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薛佳鹏 《视听》2022,(5):138-140
在多元数字媒介大融合的生态环境下,微电影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媒介,它不可避免地要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形成共栖关系,并通过与短视频形式的互渗,构建出新的审美标准和生产机制.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增强了移动端口宽带的传输承载量,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极致的应用体验,致使短视频大量涌现.媒介的不断融合以及小圈层文化的兴起,使得微...  相似文献   

2.
陶萌萌 《出版广角》2019,(15):62-64
2014年开启的"短视频元年"为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的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短视频打破了图文排列的信息文本桎梏,采用低门槛的影像语言为表达方式,以UGC用户内容生产模式为信息源点,借助其内容传播自带的社交属性,逐渐占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介C位。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日渐成熟则为"短视频+社交"的内容传播方式带来更为宏大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CNNIC与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12亿,占网民整体的73.9%,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90亿。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视听媒体发展的主阵地。作为主流媒体,2018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总台整合中  相似文献   

4.
罗丽霞 《视听》2018,(11):127-128
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2018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之一。短视频APP使用频率增高,用户数量逐步增加且参与度高,在带来大量移动短视频原创内容的同时,也形成了移动短视频的乱象,管理难度加大。在三大互联网巨头入局以及大量资本投入的影响下,移动短视频凭借着自身优势迎来了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相似文献   

5.
路博 《东南传播》2021,(3):47-49
人工智能、VR以及AR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必将拓展媒介的边界,丰富媒介形式进而重塑传媒业态.智能技术赋能短视频,使其出现了用户身份重构、视频内容形态升级以及移动终端分化的新趋势."短视频+智能场景"逐步取代缺乏沉浸感的短视频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短视频的发展方向,用户必定会大量流失.故此,研究智媒环境下短视频发展的新趋势对短视频平台未来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音乐+视频+社交"的新社交媒介形式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当今大学生追逐短暂快乐的"娱乐假象"、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视频内容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短视频行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短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网络文化的引领,积极主动占领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7.
于烜 《传媒》2021,(14):15-18
自2013年中国第一个移动短视频应用上线以来,短视频迅速崛起,于2018年超过网络视频晋级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应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各行业的发展,势头正劲的短视频身处其中.笔者从概况、聚焦、问题及趋势四个层面分析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短视频行业概况 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日益融合,影响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0年,短视频在用户市场、商业规模、平台格局、内容生产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林心敏 《新闻传播》2024,(6):103-10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短视频成为当今传媒领域中最为流行和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之一。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以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短视频以其简洁而有趣的特点迅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成为其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媒体。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价值和问题,探讨传播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金萍 《传媒》2019,(4):68-68
2月21日,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在北京举行“视界春早|趋势赋能”首届短视频论坛,论坛邀请来自行业和学界的多位大咖,围绕短视频用户价值与趋势展开深入探讨。会上CSM媒介研究发布了《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聚焦行业格局、用户群像、用户社交、短视频与电视媒体关系以及商业变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短视频就是媒介融合的重要产物.短视频能抓住用户想要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让用户更乐于花费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浏览新闻及关注热点信息.因此,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可以将短视频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拉近主流媒体与...  相似文献   

11.
李瑞清  周丽 《采.写.编》2021,(7):75-76,127
在5G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的环境下,互联网和媒介技术都在不断迭代与创新.当前,短视频作为公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之一,不仅是探测器,更是解压阀.抖音作为社会化媒体,在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助力下,深谙用户需求心理,精准推送用户需求内容.在信息茧房的包围下,用户"患上"短视频依赖症.本文将从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化媒体"抖音"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用户短视频依赖的环境因素及如何减少这种不良依赖.  相似文献   

12.
各大短视频应用给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集视频生产和分享于一体的功能,移动短视频行业迎来爆发,是继文字、图片之后的另一大内容创业点,成为微时代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和超级入口.本文以在移动短视频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一下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着重分析移动短视频生态矩阵布局,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慧 《传媒》2019,(1):46-48
近年来,移动短视频作为网络新媒体的热门产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表达”和“大众化分享”的诉求,受到资本和用户的青睐,获得迅猛发展。然而,当下短视频的发展却面临诸多困境,如低俗化、同质化、审核难、盈利难等。对此,需要监管部门、平台和用户三方的合力作用:平衡内容分类布局,加强技术审核支持,提高用户媒介素养,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移动短视频发展注入长远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赵程 《东南传播》2018,(3):119-120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学者提出"媒介即场景"的观点,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移动短视频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成一种新的文明现象。本文基于场景理论视角从时代背景、建构方式、社交氛围、场景适配等四个方面,探求以"火山小视频"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场景建构,反思其在场景建构中需注意的问题和移动短视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琴 《东南传播》2020,(1):113-116
移动短视频社交是不同于图文社交的一种新型富媒体社交方式,它使现实生活更多介入到媒介虚拟情境中来,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打破,构成媒介生活日常化,媒介形象现实化,现实形象媒介化。本文以抖音App为例,从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网络现象出发,以媒介情境理论为基础,借助拉康的凝视理论以及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试图揭示在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媒介情境中,用户在"他者"的凝视下凭借技术赋权进行自我建构与呈现,从而实现自我的彰显;当用户无法恰当地看待其他用户的目光及评价时,其自我建构与认同过度依赖他者,自我逐渐异化,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从行为层面到理念、精神层面逐步丧失主体性,自我在其中悄然消逝。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网民的上网设备正逐步向移动终端转移。自我国2004年开始发展网络视频,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一路高歌猛进,很多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黑马",比如,抖音是一款主打"音乐+创意特效+个性化推荐"的音乐短视频社交平台,以"内容精简、更新速度快"的传播特点迎合了大学生收看信息"碎片化"、"颗粒化"的习惯,深受大学生等年轻群体的喜爱。自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快,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深,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主力军,受到的影响更加广泛,所以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行为值得加以重视,本文主要是对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路径展开研究,希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董潇潇 《传媒》2019,(9):48-50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短视频并非全新事物,其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就以UGC等形式广泛出现。但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以及智能编辑、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新技术加速应用,短视频这一内容形态以极低的技术门槛以及非常便捷的创作和分享方式迅速获得用户的青睐。尤其在资本加持下,短视频平台数量激增,用户在线时长超越长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互联网第二大应用类型。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革命最先导致的是媒介的革命,4G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快速、稳定、兼容的特点,使以智能手机终端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更即时、迅速、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其广泛发展与应用将导致媒介形态的转变,这些变化表现在终端和内容生产等方面。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倾向,移动媒体从工具化时代进入娱乐化时代,视频社交移动终端的兴起,媒介使用标签和社交圈子来实现内容的大规模定制,这都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媒介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而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需要考虑技术在宏观层面上的变化。新的互联网传播生态,是头已经进了"人工智能+5G"时代,身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时代,而脚还在网站时代。构建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目的就是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最强音,在这些变化下,要考虑技术发展的周期。全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工作可分3个大周期来考虑,第一是PC网站时代,大约从1995年到2008年;第二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时代,大约是从2009年到2020年,包括前期的社交媒体及后期的直播和短视频;第三个周期是从2020年到2030年的"5G+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20.
秦丽丽 《传媒》2019,(5):28-29
自互联网新媒体诞生以来,涌现出的各类平台数以千万计,但最终能脱颖而出的只是少数,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平台,无论是基于何种媒介基础,内容的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便是短视频这类泛娱乐平台,用户起初因好奇一哄而上,一旦失去新鲜感,平台将失去吸引力。因此,从2018年开始,众多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纷纷开始调整战略,加强对内容质量的把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