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媒体传播渠道不断增多,传播方式日渐多样化,如何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快融合的时代,顺应受众的需求,写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这是当下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新闻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你的受众——当下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尤其要注意把网络读者的需求与习惯放在心上。网络使用性研究表  相似文献   

2.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但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不断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现代人对资讯的需求十分注重实效,要求阅读即获得,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特别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新闻选择贯穿于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和受众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整个传播过程中,它应由采访中的新闻选择、写作中的新闻选择、编辑中的新闻选择和新闻受众的新闻选择四个层面构成,并在各个层面上承担着不同任务。据此,笔者在此作一简要的分析,以就教于同仁。 一、采访中的新闻选择——获取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获得新  相似文献   

6.
孙晓鹏  李萍 《新闻传播》2022,(5):104-105
新闻是进行消息的表达方式,并有效的运用相关媒介进行传播,让受众更好的进行信息的接收.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具有一定的及时性以及真实性,可以有效的帮助受众认清事件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新闻行业自身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新闻写作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周旋 《采.写.编》2021,(7):147-148
新闻写作,也称新闻稿写作,是职业院校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了解职业院校的重要窗口.新闻稿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运用新闻语言进行新闻体的创作.笔者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宣传工作经验,分析职业院校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从巧拟标题、写好导语、遣词用句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新闻写作在语言方面的运用技巧,以期提高职业院校新闻稿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新闻宣传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已经被众多新闻媒体所提倡。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使新闻报道情理交融,增强趣味性,加大受众力度,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在新  相似文献   

9.
赵文晶  贺婧 《中国出版》2012,(24):44-46
民生新闻要求媒体关注受众需求,重视同受众的互动。网络媒体的诞生迎合了民生新闻的要求,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研究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民生新闻的特点,概括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的表现形式,研究网络民生新闻如何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来正确引导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公众行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新闻了解政治、了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通过新闻将最新信息传达给受众,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因此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写作过程中遵循写作要求与规范,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提升对新闻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丽莎 《记者摇篮》2009,(10):32-32
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社会独立开展工作,广泛接触人际生活,有目的地深入采访研究其中有新闻价值的新人、新事、新动向、新信息并及时写作,不断向广大受众(读者、听众、观众)传播真实的有意义的新闻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东南传播》2021,(11):142-144
移动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深刻变革,人们的传播活动被分割为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不止产品消费市场,甚至政务都开始以场景为单位为大众提供服务.在场景化大背景下,新闻文稿作为单一的以文字为载体传播新闻内容的媒介,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只考虑文本的撰写,还必须将场景思维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在新闻选题、撰写内容、发布内容的过程中将人们阅读信息的客观场景、信息能够带给受众的目标场景考虑其中,使受众置身于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场景中,从而感知、阅读、内化传播信息,最大化利用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12,(8):22
无论是运用纸上的文字,还是运用声像表达的新闻,对于新闻媒体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功夫。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中,新闻写作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该采用怎样的写作方法,该运用什么样的一种语言,才能真正的改进文风,使采写的新闻更具可读性,更贴近受众,以达到最广泛的传播效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中舆论引导的特点分析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命,不仅使新闻传播的地理区域极大地扩展,使新闻传播覆盖的受众数量剧增,而且在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功能、传播的效果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而这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则需要在尊重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借鉴传统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后方能实现。网络传播引发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新变化在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以前,所有的大众传媒都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材料,是报道对象的客观内容,也是新闻本身的组成部分。新闻写作之所以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是因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环境之中发生的。交代新闻背景,即介绍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多侧面地将新闻主体表述清楚,有助于读者正确、全面地理解新闻的内容,把握新闻主题思想,接受新闻所传播的观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读者需要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闻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为新闻增色,增强其宣传效果。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对背景材料的运用就不能仅仅看作是写作技术问题,而应充分认识它在新闻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其中竞争的关键就是争取受众,而要想吸引受众,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受众的一般心理,包括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好奇心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从受众的求异心理可以看出,受众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是对“千版一面”、“千篇一律”的呆板形式和枯燥乏味语言的屏弃。只有立意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能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客体,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