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全国32所职业本科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全景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存在五大困境:办学规模偏小、布局结构不优、办学条件不足、师资队伍不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薄弱。为更好地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扩大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规模;要优化布局结构,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协调发展;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基础能力;要打造高层次双师队伍,强化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提升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创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办学服务发展定位与实践问题,文章立足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服务行业、企业产业,服务社会建设等三个层面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探讨,旨在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途径。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策: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蒋琳  吴寒 《成人教育》2015,(9):72-76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常态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与产业转型发展的契合程度不够,职业性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欠缺,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但却未能在根本上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水平.通过综合比较和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经验,特别是基于TAFE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在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以及多元化办学方式上进行深度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达到高效服务并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从自身国情出发的、同民族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包括了职前与职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系统内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与教育系统外的职业训练 ,各级政府、民间和企业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训练设施。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 ,应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办学层次多样化 ;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构 ;应加快建设与职业教育大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应严格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推动我国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俱来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学科的应用性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主体建设目标应体现其学科的性质特征。学科研究队伍建设应加强应用性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快实现"双师型"目标,人才培养应实现层次多样化、类型多样化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应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办学互补。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教育中,艺术类专业办学能力的发展,是其能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关键。因为与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同步,高职教育中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着很多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很多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如何使高职教育中艺术类专业办学能力的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文章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高职院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校企双赢的目标,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一种新模式———"企业托管"模式,使服务企业与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区校合作,培养企业适需人才的同时,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北仑模式”。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办学实践,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形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技能开发》2013,(2):119-119
2013年1月18日.旨在创新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实现产业拉动教育,教育推动产业共发展的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2012校企合作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60余家学校及服务外包企业参加。据了解.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是河北省教育厅批复的省内首个以行业及企业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以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河北省服务外包产业管理部门为主导,相关协会、企业、高等学校、高职、中职院校为主体,实现院校与服务外包产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宗旨的产业性职业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11.
从产学研结合的先进性和社会价值的分析。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和企业的必然选择;从企业的需求决定论,指出企业是合作主体中的主导者和以企业为结合中心的必然性;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地域特性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需求状况。指出地方中小企业是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和合作的可能性:从结合的社会环境、运行机制、增强高职教育内力方面提出8条突破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广东省珠三角核心区九市职业教育、香港地区职业教育、澳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比较三地职业教育内部发展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动力机制、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内容,得出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需要在政府层面、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把特色优质课程资源、技术与服务标准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实现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群通过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有效实现更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1.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提高集群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2.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有效实现集群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3.产学研合作机制可实现集群企业结构性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网络为主流的现代远程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远程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开展远程教育可以较好地解决学校学习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创新潜能,当前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处于融合期,校企合作的模式还需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对于高职教育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的策略有: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企业应积极参与,塑造形象;院校需主动出击,争取资源;社会得聚合众力,创建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教育部门、人才市场等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对发展高职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王贺  张悦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16-17,57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出路,是依托市场,满足企业,发展教育。主要的途径是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按照目前市场、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建立企业与学院长期发展模式,以达到社会、企业、学院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院多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小城镇建设必然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应根据小城镇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专业设置、职业培训制度、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小城镇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核算标准的国际化,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中小企业培养会计人员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应当更新理念,关注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应在树立职业判断能力意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道德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初步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2009年上海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样本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不强,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薪酬水平不高,造成学生就业不稳定,部分企业没有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社会仍然对中职毕业生存在歧视。针对如上问题,政府应在技能人才待遇、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用人单位和社会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中职学校自身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