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胺类金属配合物在调控特定基因表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钴(Co)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一种独特的营养物质,被列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文章以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和CoCl3?6H2O合成了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钴(Ⅲ)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熔点和电导率的测定初步推断了其可能的结构,以期进一步研究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其在药物的开发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基于4-(4-甲氧基亚甲基氨基)甲酸(MBABA)荧光化学传感器,用于95%乙醇介质中Fe3+测定.常见金属离共存时,荧光传感器MBABA可以选择性地与Fe3+形成1∶1配合物而使其荧光被明显淬灭,Fe3+对MBABA荧光淬灭常数KSV为4.71×104L mol 1.更强配位剂F–可夺取MBABA-Fe3+配合物中Fe3+,使MBABA荧光恢复到原来强度.法测定Fe3+检测限达2.4×10 6mol L 1,表明MBABA可作为测定Fe3+高灵敏度和专一性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本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时.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按照文献合成α-氨基膦酸配体N-(正丙基)氨基-(2′-羟基苯基)甲基膦酸单乙酯(L1),利用L1与氧化钐在130℃下回流反应3h合成配合物,用红外光谱表征配合物.水杨醛和β-溴代乙胺schiff碱与亚磷酸二乙酯的加成反应,合成了新的α-氨基膦酸配体N-(β-溴代乙基)氨基-(2′-羟基苯基)甲基膦酸单乙酯,其结构经红外光谱、1H-NMR核磁共振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提取物小分子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与机制,考察了温度对二者结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5.8、298、310 K时,紫外光谱法得到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2.18×10~5、1.7~5×10~5、1.35×10~5L·mol~(-1),荧光光谱法得到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71×10~5、1.69×10~5、1.22×10~5L·mol~(-1),可见两种光谱法的结果是一致的,结合常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计算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牛血清蛋白作用过程的ΔG、ΔH、ΔS,推测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竞争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 3.98388CCu^2 (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7.
首次合成了稀土金属钕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配合物,并应用荧光光谱法、DNA的热变性和黏度等方法,对该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不发生淬灭,黏度减小;热变性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catchard 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2-羟基-5-甲基间苯二甲醇出发,经多步有机反应合成制备了新型三齿配体L(L=2-羟基-N1,N2,5-三甲基间苯二甲酰胺),并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L3(Ln=Sm,Eu,Tb,Dy).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紫外和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L为能量吸收体,并有效传递给稀土离子.荧光研究表明,配体L可以非常好的敏化稀土离子的发光.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型仲胺类配体L(N,N'-二萘基-1,2-乙二胺)及其四种过渡金属的硝酸盐配合物,利用红外、元素分析、摩尔电导、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结构式为[ML2NO3]NO3(M=CuII,CoII,NiII,ZnII),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四种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Cu-L,Co-L,Ni-L,Zn-L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7×104,1.41×104,2.14×104和1.30×104M-1,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以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1,10-菲啰啉为配体,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硝酸镨反应,制备出镨与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和1,10-菲啰啉的混配体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在25℃和37℃时,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考查了铜离子对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的影响,分析了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在25℃和37℃下,镨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9×106L·mol6L·mol(-1)、3.48×10(-1)、3.48×106L·mol6L·mol(-1),铜离子存在会影响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热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β-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β-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水杨醛和乙醇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等化学反应合成了配体。以六水合氯化钴,乙酸铜,乙酸锌和希夫碱配体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四种金属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5-溴水杨醛,将其与硫脲缩合合成Schiff碱配体及其钴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5.
模拟天然SOD酶的结构,以人体必须的苯丙氨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Cu(Ⅱ)金属配合物CuL(香草醛缩苯丙氨酸Cu(Ⅱ)),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检测仪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改进的NBT还原法测定其SOD活性,在相同条件下取浓度为1×10-5mol/L的配合物与同浓度维生素E标准品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且相对于天然SOD酶具有合成方法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杨醛和对氯苯胺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将其作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o(Ⅱ)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电导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的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基于水杨醛缩丙醇胺Schiff碱(Ⅱ)锰金属配合物[Mn(Ⅱ)-SaPa]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I~-<SO_3~(2-)<SO_4~(2-)<PO_4~(3-)<NO_3~-<A_C~-<SCN~-<NO_2~-<CIO_4~-<Sal~-。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形响应范围为5.0×10~(-5)-1.0×10~(-1)mol/L,斜率为-56.8mV/dec(20℃),检测下限为2.0×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并将电极用于药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溶液的pH为6.0,均苯三甲酸(TMA)的浓度为2.0×10-4mol.L-1时,Eu3 -TMA体系可使Eu3 的荧光强度增大三个多数量级.光学惰性稀土La3 与Lu3 ,在浓度分别为2.0×10-4mol.L-1、1.5×10-4mol.L-1时,可使Eu3 -TMA体系荧光强度分别增大178.1与91.3倍.体系中Eu3 的浓度在4.7×10-8~2.3×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Eu3 的检出限达到了1.0×10-8mol.L-1.用此优化发光体系研究铕(III)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水稻吸收后的分布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铕(III)进入水稻后与水稻各部位的结合不是随机的,主要是在分蘖期与水稻的叶片结合.为稀土元素在水稻中的代谢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与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以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和乙二胺、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5个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L_1~L_5,进一步与六水合硝酸钴反应合成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C_1~C_5,用~1H NMR、IR分别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的摩尔吸氧量,研究了载氧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席夫碱的适宜条件为醛胺物质的量之比2∶1、溶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L_1产率最高,达到81.4%。在配体与硝酸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溶剂用量为60.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合成5种配合物,收率皆在80%以上。Salen Co(Ⅱ)配合物载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_5C_2C_1C_4C_3,配合物的载氧量与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关,配体的电子云密度大、共轭程度高,配合物载氧量就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