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分为实验性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3、6、9和20d,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小时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粘膜G细胞的变化。正常胃窦粘膜幽门腺分裂指数5.93±1.23;G细胞百分率2.76±0.45;G细胞分裂指数Ⅰ0.85±0.18;G细胞分裂指数Ⅱ0.023±0.01。幽门腺细胞分裂指数、G细胞百分率及其分裂指数Ⅱ,在术后6、9和20d与盐水组相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G细胞分裂指数Ⅰ,术后9d与空白组、术后20d与盐水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本文讨论了以上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 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成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 17±1.21、7.87±3 13;Du组:5 45±1 96、9 21±5 72;Con组:3.21±1.64、6 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17±1.21、7.87±3.13;Du组:5.45±1.96、9.21±5.72;Con组:3.21±1.64、6.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组 n=15)及3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Con组n=36)血浆及胃窦粘膜β-内啡肽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象分析和免疫金标电镜观察胃窦粘膜β-内啡肽阳性细胞灰度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发现,Du患者胃窦粘膜β-EP含量为62.80±19.81ng/g,高于Con组,37.42±12.64ng/g,有显著性差异(P<0.01);β-EP阳性细胞灰度密度增大为0.22±0.04μm-2,与Con组0.14±0.04μm-2相比,差异显著,(P<0.01);细胞内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基质密度增高,5nm胶体金标记的颗粒散在于细胞基部。结果提示,β-EP阳性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5-HT和胃泌素共存与否.方法应用已树脂封片的成人胃窦粘膜5-HT细胞再行双重PAP法显示G细胞的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5-HT和胃泌素的双重染色.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态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呈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比邻,有趣的是可见少量细胞为蓝黄混合色.结论在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可见5-HT与胃泌素的共存.  相似文献   

6.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1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胃溃疡手术后1、4、10、23d分批取胰尾.以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β-EP免疫反应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溃疡组β-EP细胞面数密度在术后4、10d均增加,4d达最高峰.与对照相比为P<0.01,23d基本恢复正常。邻片单染显示:β-EP阳性细胞分别与部分Glu、Ins 阳性细胞重叠。本研究结果提示:胰岛β-EP细胞参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时期的内分泌调制。  相似文献   

7.
四君子汤对衰老大鼠胃黏膜CD4+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胃黏膜内CD4+T细胞的数量变化,为四君子汤对衰老大鼠胃黏膜免疫功能的恢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模型组用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实验组同时灌服四君子汤,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2天,取胃窦,用免疫组化SP法显示黏膜内CD4^+T细胞,在生物显微镜下计数。结果:对照组CD4^+T细胞数为128&#177;9.5,模型组CD4^+T细胞数为38&#177;6.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实验组CD4^+T细胞数为121&#177;1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提高衰老大鼠胃黏膜内CD4+T细胞数,具有延缓胃黏膜免疫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奥曲肽 (善宁 ,Sandostatin)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的治疗价值及应用指征 .方法 :将 15 2例AEP按年龄及有否加用奥曲肽分为 4组 .按下列指标评估 :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转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ANP)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 .结果 :大于 5 5岁的两组 ,腹痛消失时间奥曲肽治疗组 (治疗组 )为 (2 6± 1 5 )天 ,对照组为 (4 7± 2 3)天 ,p <0 0 5 ;血淀粉酶复常时间治疗组为 (3 1± 1 6 )天 ;对照组为 (4 6± 2 3)天 ,P <0 0 5 ;转为ANP的发生率 ,治疗组为 6 3% (2 /32 ) ,对照组为 2 5 6 % (10 /39) ,p <0 0 5 ;转手术率治疗组为 3 1% (1/32 ) ,对照组为10 3% (4/39) ,p >0 0 5 .小于或等于 5 5岁的两组 ,腹痛消失时间和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 :AEP高龄患者早期应用奥曲肽治疗 ,能缩短病程 ,改善预后 ,减少AN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45例2月~足月新鲜胎儿及出生后2天婴儿的胃窦胃泌紊细胞(G细胞)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G细胞于胎龄3个月的胎儿胃窦粘膜内开始出现,数量极少。以后随胎龄的增长而递增。G细胞形态多样,有的细胞有突起,并可借突起与其他腺细胞相接触。细胞的顶端或突起朝向或达到管腔。本观察结果提示G细胞除具有内分泌和旁细胞分泌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仪,对15例DU、GU和Con组患者的胃窦粘膜肉眼下非病变区30张切片,随机选择,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G和D细胞300个,进行形态定量分析。每个细胞检测12个参数,各项参数都行统计学t检验两两相比处理。在三组中,G细胞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比表面、平均截距、平均体积、平均表面积、圆球度、平均直径和D细胞的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平均轴比的显著差异率均在60%以上,这些结果,建立了溃疡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G和D细胞的体视学形态参数数据库,并为它们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中药提高荷EAC鼠NK细胞功能介导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EAC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复方中药(FFZY)对EAC荷瘤小鼠灌胃10d,观察其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活性。[结果]高、中和低浓度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44.21±3.10)%、(51.09±4.94)%和(37.30±2.02)%,与空白对照组(31.26±2.79)%比较,NK细胞活性升高(P〈0.05),而阴性对照组(26.90±1.84)%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中和低浓度组的肿瘤质量为(300.6±48.9)mg,(226.5±36.4)mg和(445.9±60.2)mg,与阴性对照组(661.5±102.8)mg比较,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以中浓度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经过复方中药灌冒的EAC荷瘤小鼠NK细胞活件均升高.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药均使肿瘤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13.
选用健康的 36头“大×长×杜”仔猪 ,随机分为三组 ,不同来源的猪用预混料按 4 %的比例分别添加到各试验基础日粮中 ,试验期为 2 5天。结果表明三组仔猪的日增重依次为Ⅰ组 6 4 3G、Ⅱ组为 6 5 5G、Ⅲ组为 6 0 4G ,Ⅰ、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Ⅰ、Ⅱ组与Ⅲ组间的差异显著 (P <0 0 1) ;三组仔猪的平均料重比分别为 198、196、2 14,增重 1KG分别消耗预混料成本 0 .6 1元、0 .5 2元和 0 5 1元 ,三组饲喂养效果以Ⅱ组仔猪的生长速度最快 ,Ⅲ组预混料成本最低 ,Ⅱ组的料重比低于Ⅲ组 ,日增重高于Ⅲ。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13.6±3.41;贲门为68.71±11.61;胃为71.85±19.60;幽门为28.15±4.09;十二指肠为12.8±2.75;空肠为3±1.18;回肠为3.45±1.39;直肠为5.7±2.75。(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于食管粘膜上皮之间,呈细长锥体形,并有一个突起指向食管腔或固有膜;在胃部主要分布于胃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胃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椭圆形、棱形;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呈梭形、椭圆形;在直肠主要分布于直肠上皮细胞之间,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15.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对15例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组(Con)患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的151个β—内啡肽细胞(β—EP 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45个测试单位面积(5000μm~2)的细胞数进行检测,收集13项参数行统计学 t 检验。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的参数分别有三组间的周长(C)、面积(A)、长径(LD)、短径(SD)和平均体积(V);DU 与 Con,GU 与 Con 组的比表面(δ),平均截距(τ)、平均面积(?)和平均直径((?)c);DU 与 GU、或与 Con 组的细胞均数(N)。三组中各参数的显著性差异率 C、A、LD、SD、(?)达100%,δ、τ、(?)、(?)c、N 为60%以上。本文首次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建立了 DU、GU 和 Con 组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β—内啡肽细胞的二维和三维体视学、形态计量学参数及细胞均数数据,并为其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监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共监测外科手术患者156例,在术前1d、术后第1d、2d、3d、4d、5d、6d、7d、9d、11d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为14.65±26.52、18.24±10.80、26.90±10.45、38.15±5.05、33.12±9.06、25.14±0.54、19.32±4.28、15.21±2.32、18.96±9.20、16.23±10.10,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为15.23±10.02、19.01±7.43、28.14±6.05、50.76±6.21、60.68±7.12、67.25±8.44、38.21±10.42、16.24±8.69、19.14±7.33、15.42±6.26,两组数值在第3、4、5、6、7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1,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第1~2du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第3~7d恢复至正常水平,若持续不降,则提示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药。能选择性、聚集在胃壁细胞 ,通过干扰胃质子泵H+ -K+-ATP酶 ,抑制胃酸分泌。本药由于显效快 ,作用强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预防消化道出血金氏[1] 报道 :随机将 6 2例脑出血昏迷病人分为静脉应用奥美拉唑 .西米替丁及胃管注入奥美拉唑片剂3组。结果 :胃液PH值由用奥美拉唑前 1.37± 0 .70经用药后升至 5 .0 6± 0 .78(P <0 .0 1)。奥美拉唑静脉注入与胃内注入预防溃疡出血总有效率为 90 .4 8% ,应用西米替丁组有效率则为 6 5 % .两组比较P <0 .0 5。结论 :奥美拉唑能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取30例胃炎患者的粘膜活检组织,用 PAP 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HT、CGA、G 三种内分泌细胞,进行染色处理,对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观察、计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内分泌细胞在胃窦分布较其它部为多,萎缩性胃炎三种内分泌细胞均较浅表性胃炎者减少,在胃体部5—HT 和 G 细胞的减少最为显著,说明长期炎性刺激对胃粘膜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明显影响;文中对病理情况下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苏北地区儿童的体质指数(BMI)水平和血脂水平,探讨儿童的超重或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246例体检儿童的BMI指数和血脂水平,以BMI指数水平将246例体检儿童分为正常组和超重或肥胖组,比较两组间多种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结果本地区儿童的血脂水平:TC 3.65±0.61 mmol/L,TG 0.96±0.41mmol/L,LDL-C 1.82±0.57 mmol/L,HOL-C 1.47±0.32 mmol/L。BMI水平17.1±2.5。超重或肥胖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TC 20.0%,TG 53.3%,LDL-C 33.3%,三种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时,应将肥胖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超重儿童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