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事物的命名与词的语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尽可能多地系联同源词有可能得出事物的命名缘由。对门、户、窗、牖的同源词的系联和分析显示,门之得名应源于门可以"遮挡"或"遮盖",户之得名应源于它可以用来"阻止-保护",窗之得名应源于其中部空且通的特征,而牖之得名应源于其形状——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2.
事物的命名与词的语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尽可能多地系联同源词有可能得出事物的命名缘由.对门、户、窗、牖的同源词的系联和分析显示,门之得名应源于门可以“遮挡”或“遮盖”,户之得名应源于它可以用来“阻止-保护”,窗之得名应源于其中部空且通的特征,而牖之得名应源于英形状——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科学地将《易》区分为天地之《易》(“本来之《易》”,“《造化之《易》”),圣人之《易》(“圣心之《易》”,“《易》书之《易》”)和“在我”之《易》,主观模写客观。天地之《易》则化而为圣人之《易》。“我”学《易》求端天地,正为打开《易》书《易》的大门。从而,不仅是化《易》书之《易》而为“在我”之《易》,亦势必化天地之《易》而为“在我”之《易》。“我”则以之为指导,具体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探寻事物之纷繁,求索事物之几微;钩取深奥,推致远大。借为治身治家而治国平天下也!  相似文献   

4.
新的发明和事物在不断地被人类创造,新的思想和概念在不断地形成,这一切都需要新词采反映,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维吾尔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感知、语义和语法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汉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为各种不同的名物而命名.以用于交际。但由于语言产生于人类之初.中间历经多重变化。人们已经逐渐地不再能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命名之源.这就影响到人们对语言,尤其是词义的深入了解。弄清名物的受名之由.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语言.以进行交流与交际。同时认识名物命名之源也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体察古人思维的绝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变成了猫     
<正>柔云如丝,风和日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如痴如醉地想象着老舍先生笔下古灵精怪的小猫。忽见远方烟斜雾横,浓云漫天,刹那之间,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接着雷鸣电闪,暴雨呼啸席卷而来。我闭上眼,惊叹天气之怪异。不多时,待这疾风骤雨转瞬即逝,周围一切都明朗起来。我睁开眼,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忽觉周围一切事物都变得又高又大,地面也离自己非常近。我张开嘴想说话,  相似文献   

7.
欣赏     
一口厄厄吐盆亘峨砚巨巨口口口眨厄扛奋 我欣赏它 小草 不求出名地,默默地,静静 地 带给我震撼 它让我知道 我欣赏自然界的美景 我欣赏那些不求回报的人们 我欣赏能带给我动力的一切 事物 我也欣赏我自己 因为我会欣赏 我懂得怎样欣赏一切 原来渺小也可以助人 原来做好事竟那么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教师》2011,(10):2-2
<正>"我们正处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事物似乎都可以被娱乐化、轻松化、戏剧化,而青少年过多地沉浸在娱乐化的环境中,不仅对自身有害,还可能使我们民族由深刻变浅薄,影响国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法浅议南阳市二中霍本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材是以单...  相似文献   

10.
本认为相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事物的命名是有一定的理据可言的,作通过对一些事物的得名之由的考证,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意思是说学习自然变化规律,按事物自在的演化之道去管理一切,则“万物将自化”。在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中,蕴含了自组织管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一路风景     
岁月悄然无声地在我身边流过,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我脑海中定格,快快乐时总把它们取出,让它们尽情地绽放;我喜欢在田野里品味飘逸的花香,欣赏苍郁的树木,因为这样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男孩正在追一只蝴蝶,正要抓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迎战 高三     
曾经认为高三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刚跨入高中这道门坎时,自己的眼球被一切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充满热情地向往。而今,余温尚在,我迈入了高三的门槛。高三,仅仅是路旁教学楼内的身影,视之则有,不视之则无。  相似文献   

14.
幻想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在这里找到像一个梦的工厂可以看见我的梦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关联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会产生影响,都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如果合理地运用联想。就可以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使历史复习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的思维方式,只有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比较后,才能准确地鉴别事物、  相似文献   

17.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  相似文献   

18.
青春之火     
叶锦添 《良师》2010,(6):54-55
最精彩的生命是在年轻的时候,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造成困扰,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每分钟都追逐着闪亮与新奇的事物,青春,就是一切梦的故乡…… 年轻的时候,目光散发着奇妙的光芒,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待自己去开发。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每一个历史学家都会同意: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它是什么样的探讨,我还不去过问它。问题在于,总地说来它属于我们所称的科学,也就是我们提出问题并试图作出答案所依靠的那种思想形式。重要之点在于认识,一般地说,科学并不在于把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收集起来并把它用这种或那神方式加以整理,而在于把握我们所不知道的某些东西,并努力去发现它。耐心地对待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对于这一目的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但它并不是目的本身。它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手段。它仅仅在新的整理对我们已经决定提出的问题能给我们以答案的限度内,才在科学上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切科学都是从知道我们自己的无知而开始的:不是我们对一切事物的无知,而是对某种确切事物的无知,——如国会的起源、癌症的原因、太阳的化学成分、不用人或马或某种其他家畜的体力而抽水的方法。科学是要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0.
拒绝诱惑     
年少的我们,跃跃欲试地想要尝试一切新鲜事物,想要快快长大,提早加入成人的世界。于是,周遭一切危险的事物像蛇一样悄悄地吐出了它的信子。——题记我一直是个循规蹈矩的女孩,安安静静地生活,安安静静地读书,做一些平凡而恬淡的梦,然而,这种平静却在那一天被打乱了。那是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暑假,同学约我去溜冰,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考试我考得很糟糕,我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差,我想借溜冰场里轻松的气氛甩掉积郁了许多天的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