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孙迎春 《图书馆杂志》2004,23(10):69-72
明代方志。在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较之前都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其史料价值极高。包含了明之前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丰富资料,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明代方志流传下来的也极为稀少,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有其广阔的开发与研究前景。笔者仅就馆藏流传极少的几种稀见明代志书,作些披露与研究,其原始史料价值、文献版本价值。以望对明史研究、明代方志的整理、开发与研究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结合大量的方志利用实例,阐述了方志资源的特殊社会功能,并就方志重要的史料价值、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春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144-148
通过搜采和分析方志艺文志的史料,从地方性的角度对于其典型作品进行解读,阐述方志艺文志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指出方志艺文志在展示地方学术成果、记录地方文学、抒发乡情乡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旧方志中的物产史料是传承中华农业文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载体,数据规模大且史料价值高,在语义网环境下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是后续基于方志物产史料深度利用以及知识发现的前提。本研究以机构特藏《方志物产》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语义知识组织框架;其次设计并构建方志物产知识本体模型,对其概念、属性及关系进行规范化描述;然后基于关联数据技术,从数据预处理、生成RDF数据、实体关联、关联数据存储与发布等步骤探讨方志物产关联数据集的构建与发布过程;最后,以《方志物产》云南卷为例,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知识库,为相关领域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类知识服务。本研究可以激活蕴藏在方志物产史料中的多维度知识,也为其他方志汇编史料语义化知识组织提供参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
展龙 《图书馆杂志》2007,26(3):69-73
《献征录》是明代焦竑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人物的传记史书,史料价值颇高。全书以求备、求真为原则,通过照录、并载、补裁等方法,广泛征引文集、实录、传记、野史笔记、方志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难能可贵的史料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下,唐人诗集得到全面整理与开发,评点唐人诗集蔚然成风。这些评点本 既有颇高的史料价值,也有广远的传播意义。其评点范围、形式及内涵的变化,体现了明代诗学思潮、审美 心理乃至学术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明代内官墓志是记录内官生平最详细的资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内官身份特殊,其撰写出现很多不同于一般墓志的特点,且其传主多集中于上层宦官,内容围绕该传主的生平履历展开,较其他文献资料记载全面具体。明代内官墓志的流传亦较为有限,多集中在文集与传记资料汇编中,今人所见内官墓志多为考古发现。明代内官墓志的特点与内官本身关系密切,从墓志的撰写可以窥见明代内官与外官若即若离的复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虹 《兰台世界》2020,(3):154-157
在不断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研究,探索方志中所载演剧史料的价值:一是以史为鉴,从方志中搜集演剧史料以补充戏曲研究领域的空白;二是以点带面,采用跨学科视角,运用戏曲学、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理论研究演剧史料;三是现实意义,将方志中记载的演剧史料进行分析,有效运用到现代学术中,成为戏曲学术界不可多得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由胡丹博士辑考汇编的《明代宦官史料长编》,2014年1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胡丹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长年从事明史研究。该书为精装,16开,全三册。以《明实录》中的宦官史料为骨架,广泛辑录明清政书、正史、文集、野史、笔记及传世方志、碑刻中的相关史料。采用史料长编的形式,凡史料不详其日,则附于月下;不详其月,则附于年末;不详其年,则附于卷末。全书约200万字,依朝为序,总分十二卷,在位时间长的,析为卷之上下或上中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琉球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长达五百余年。其间,琉球国频频入贡,中国封建王朝亦时常遣使前往册封,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对此,明清两代的正史、实录、会典、方志、丛书以及笔记中有关记载很多。然而,这些记载或过于琐碎,或失之于简略,难以给人以清晰、完整的轮廓。在这一方面,琉球编纂的《历代宝案》恰好弥补了不足。鉴于这部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甚高,而且国内流传不广,知者有限,本文拟对《历代宝案》一书的编纂、版本及其流传情况、具体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一概述,惟望能对史学界、档案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选取清人所撰记述一朝或几朝兴衰更替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撰述内容及体例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清人朝代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史学地位及学术价值,并为深入研究朝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在清代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用类书的史料价值日益引起当代学者的重视,其中的资料对明代社会文化的深入探讨有辅助作用。以专门辑录历史人物故事的《日记故事》为例,从来源、版本、具体表现、继承发展以及多方促进因素等方面对明代故事汇编类日用类书的编辑艺术进行探析,尽量用掌握的资料进行阐释,详细挖掘这一类文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何婵娟 《兰台世界》2020,(1):156-160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明代教育成就显著。明代岭南地区学校数量远超前朝,与此相应,明代岭南地区出现了不少学记。从人文角度来审视明代岭南学记,这些文章展现了明人对治理岭南的思考,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对岭南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努力。学记承载了贤哲、督学使者、官员与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馆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至今尚有不同意见。本文从史料角度,论述了明代澳门的圣保禄大学图书馆和肇庆利玛窦图书馆的存在,对我国图书馆史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族石刻档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中央王朝与藏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详细记载了中央王朝为治理边疆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本文从边疆治理的视域出发,提出开展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工作,有利于为边疆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档案支持;并通过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整理发掘的思路与对策,结论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档案学是以中国历史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以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为代表,近代从事明清档案整理的学人建立了历史档案学的初步规模,并开辟出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理路,即从衙署职司和文书档案制度入手研究历史档案及其具体分类整理。秦国经《明清档案学》以明清档案内容为中心,反映了历史档案研究在近代学人基础上开拓出的新路径。扩展外延与深化内涵,建立体系完整的中国历史档案学,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书与政治的关系出发,将文书放在明代社会政治的变革中加以考察,分析了文书在明代皇权中的作用、运作方式,以及在明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指出文书制度对于保障明代皇权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明代江浙私人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繁荣时期,其中尤以江浙藏书蔚为大观。明代江浙藏书事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江浙私人藏书对明代及其以后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图像考据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明清11件立于宫殿之前的肖像画与待漏图的关系,由"待漏"产生的"待漏文学"是认知待漏图的关键之一,肯定了朱万章、黄小峰等先生的探索成果。文章提出了判定作品的创作者有无宫廷背景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画中的建筑是否符合宫廷规制,图下的长条底图决定了此类肖像画的主要功用。笔者认为明代朱邦《王宫图》轴的像主为蒯祥,但并非严格意义的待漏图;进一步确信《北京宫城图》轴为待漏题材,系明代早中期的民间工匠之作;南博本为明代宫廷画家之笔。对其他相近本子如藏于台北待漏图的作者和像主的身份、画作类型等进行考据,力求探讨此类图像的创作动机与目的等。此类图像在明清之际具有规律性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特别是朝代更迭和宫廷政治对这类肖像画的影响,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程全书》得名于明代,包括《河南程氏文集》《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河南程氏经说》四部分.但宋元时期《二程全书》所属四书均已编定,且多有汇刻.通过广泛钩稽史料,可知宋元时期《二程全书》至少有宋潭州本、宋建宁小字本、宋三山学官本、宋建宁大字本、宋五羊本、宋舂陵郡库本、宋台州本、元至治谭善心本八种,每种内部所含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