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速度耐力,提高跑的速度,在 这样的基础上培养和完善快速的、准确的、有信心的、稳定的助跑,这是各个跳跃项目助跑的训练任务。 一、非全程助跑距离的确定 在训练中,确定非全程助跑的距离时,可按助跑一步等于走两步的方法计算确定。一般认为,8步助跑为短助跑(跳高运动员3~5步),10~14步助跑(跳高运动员5~8步)为中助跑,16~20步助跑(跳高运动员8~12步)为全程助跑。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时,确定全程助跑距离时,必须利用卷尺进行丈量。 (一)结合各种跑段进行练习 在助跑的训练中要合理的把各种跑段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例如: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摘     
苏联田径专家茹科夫在八四年十二期《田径运动》中撰文分析了朱建华的跳高技术: 朱建华的助跑速度很快,1984年6月过2.37米时助跑后六步的最高速度为8.73米/秒。苏联五位跳背越式的运动员后六步助跑速度为7.99—8.21米/秒。朱的助跑速度相当于100米跑11秒。此外,朱后几步步长是1.825米,而苏联优秀运动员谢列达和查西莫维奇的几步步长是2.33米和2.31米。要创造世界纪录,除速度外,还要象朱建华那样缩短后几步的步长和加快动作频率。  相似文献   

3.
助跑的水平速度,尤其是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将对跳远成绩起主要的作用,这一点已成定论。步频和步长是制约速度的两个因素。国内外专家都强调跳远助跑最后几步要加快节奏,或者要以高频率的跑法来进入起跳。他们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丰富了跳远的技术理论。运动实践也证明,优秀跳远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美国运动员刘易斯跳8米56时,后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撑杆跳高技术的不断完善,撑杆跳高的比赛从实质上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助跑速度的比赛。因此,在选拔撑杆跳高运动员时,首先必须在速度型的青少年中,选出符合撑杆跳高条件的苗子,我就是本着这个观点选拔了谭红海、蔡建明两人,而这两人现在都成为我国短跑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一、助跑绝对速度和速度利用率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基础三级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很高的速度水平,包括助跑速度、动作速度、跳跃速度。特别是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是运动员保持各跳之间的起跳速度和身体水平位移的动力,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施凯同学30米冲跑的速度3"48.这就对他能达到三级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优秀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起跳阶段速度利用率的研究为出发点,通过专家访谈了解该项目运动员在助跑时对于器械的控制能力、助跑可控速度的能力等专项能力的现状;采用实验测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杨雁盛、刘飞亮在助跑起跳阶段速度的利用率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以期更好地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员在起跳前总是尽力获得水平速度。80年代以来,有关跳远助跑技术的理论较多地强调采用可控速度完成助跑,近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助跑技术又有进展。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后几步助跑采用继续加速的方法,上板时达到最高助跑速度。如著名运动员鲍威尔。最后5米的助跑速度达到10.94米/秒。刘易斯最后5米的速度达到11.26米/秒。1 助跑的技术与距离运动员为了打破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而采用助跑技术来获得水平速度。因为路程是速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进行研究,尤其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助跑最后六步速度、助跑最后六步步长和步频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的速度,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高度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采用稳定步长、加快频率的助跑方式。  相似文献   

9.
拉里·迈里克斯1956年出 生,身高1.86米,体重79公斤。跳远最好成绩为8.74米,第24届奥运会铜牌获得者。 迈里克斯身材修长,体重较轻,弹跳力好;速度快,100米成绩10秒30,属于跑跳型运动员。 迈里克斯采用的是三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其技术特点是整个助跑自然连贯、步幅大、速度快,助跑后几步的水平速度达到 10. 7 0米/秒;助跑最后几步步长变化不大,最后三步的步长分别为 2.07米、2. 06米、2. 06米。因而,他的助跑技术近似于平跑,上板积极、节奏快。空中三步半走步式动作幅度大,上下肢…  相似文献   

10.
在六月十日举行的男子撑杆跳高比赛中,二十三岁的北京队运动员张成,以5.25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福建运动员陈光辉一九七七年十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创造的5.16米的全国纪录。这个成绩是今年以来亚洲最好成绩,也是亚洲田径史上在撑杆跳高中,除日本运动员高根泽威夫一九七六年跳过5.42米外,张成是跳得最高的人。张成的起跳高度是从4.80米开始的,他先后跳过了4.90米、5米、5.10米。接着,非常轻松地越过了5.18米的高度,第一次打破了这个项目的全国纪录。这时,已是下午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田径训练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充实,要求每一位教练员根据跳远特点,在训练中主要围绕高速助跑起跳和准确性进行训练。一、助跑速度要提高助跑速度,则应培养运动员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并使助跑接近平跑速度。1、提高跑的能力练习方法的设计:①100、150、200米加速跑。②100、150、200米重复跑。③100、150、200米间歇跑。④100、150、200米变速跑。⑤参加100、200米比赛。2、发展绝对速度练习方法的设计:①50-60米站立式起跑。②行进间跑。可用最快的步频或最大的步长跑完该段距离。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跑。③在斜坡跑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外国教练员对跳高技术的一些观点 1.助跑: 日本跳高教练认为: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助跑是十分重要的,在助跑最后四步时,眼睛不要看横竿,而要看远端的跳高柱,这样可以使身体自然内倾。背越式的助跑路线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先垂直横竿跑,然后再跑进弧线部分。八木的助跑共跑十二步,她在前四步助跑时就已具备了起跳前的速度,跑中间四步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跳远的助跑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确定助跑距离、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准确性三方面着手。 一、如何确定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在踏跳前很远的地方过早达到最高速;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又难以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而起跳前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就可提高1%-2%.助跑距离需要多长多短,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以我校两名运动员秦国华和王晓玥为例:她们的助跑步数分别为18步和16步。她俩的百米成绩分别为12"9和13"6。两队员身材不高(分别为1.60米和1.61米),但助跑节奏快。现将她们助跑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助跑绝对速度和速度利用率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基础 三级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很高的速度水平,包括助跑速度、动作速度、跳跃速度。特别是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是运动员保持各跳之间的起跳速度和身体水平位移的动力,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施凯同学30米冲跑的速度3"48.  相似文献   

15.
一、按跳远的技术结构训练跳远的技术结构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 (一) 助跑的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奔跑能力的训练,即提高运动员水平速度的训练。方法: 1.50米加速跑或快速跑的练习。 2.50米下坡跑或顺风跑的练习。 3.50米追逐跑的练习。  相似文献   

16.
欧洲运动员在撑杆跳高项目上占领先地位后,美国运动员开始向达到高成绩突飞猛进努力。为了继续获得成功,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掌握优秀撑杆跳高运动员必备的特征。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不同的自变量,预测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100名调查到全国的大学中随机挑选全国大学体育协会一级运动员,询问他们的100米成绩、身高、体重、助跑距离、撑杆长度、撑杆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握杆高度和个人最好成绩,32名撑杆跳高运动员作了回答。相关数据显示和表明各种自变量之间关系并不密切,逐步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助跑距离和握杆高度是影响个人最好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助跑是投掷标枪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任务是为人体和标枪获得速度,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的身体姿势和为提高标枪出手速度创造条件。助跑分为预跑阶段和投掷步两个阶段。其中,预跑阶段是使运动员从起动到第二标志达到适宜的速度,为投掷作好充分准备。投掷步是从第二标志到最后用力时左脚落地止,是在保持预跑速度或在进  相似文献   

18.
1.速度训练。1.1努力提高平跑速度.在速度训练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发展速度素质,不仅要努力提高动作频率,而且要重视不断加大步幅,为提高助跑速度创造条件。由于项目特点(运动员必须在5秒左右发挥最高速度)所致,发展最高速度能力所采用的距离在30米—100米之间,速度训练采用的手段主要有:(1)10-40米行进间跑。(2)20-200米启动计时跑。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跳远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些运动员平跑速度很快,但在跳远的助跑中却发挥不出来。原因不是运动员不想跑快,而是一旦跑快就跳不起来。这就是说运动员的跑跳结合能力差。要想提高跑跳结合能力,除需提高相关的专项素质外,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但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看在高速助跑中能否完成起跳。所以严格地说,起跳瞬间的助跑速度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鲍威尔和刘易斯,他们在起跳瞬间的助跑速度均达到每秒11米以上,而在这种高速的水平位移中能…  相似文献   

20.
<正> 俯卧式跳高是各种跳高姿势中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一种,它曾经是五、六十年代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许多运动员采用这一姿势创造了大量的优异成绩。 一、动作要领 1.助跑 俯卧式的助跑是从起跳腿靠近横杆的一侧开始,跑进路线与横杆夹角成30度左右,一般是跑6到8步,整个助跑应严格控制在助跑线上。 助跑前段要自然、放松、快速,动作幅度逐渐加大。助跑后段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