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差点”口语中也可以说成“差点儿”或“差一点”,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它的肯定形式是:差点儿+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否定形式是:差点儿+没+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根据说话的角度,其表达的意思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情态动词具有人际意义和语用功能。从情态动词的功能分类出发,分别考察汉语表施为功能的根义情态动词和表推测功能的认识义情态动词在传达言语行为时其肯定、否定、疑问和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法结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人际含义,从语用层面体现了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揭示了情态动词的一些固定语用结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作为语块进行语用教学,促进留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知道,对含有情态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基本回答方式为:肯定回答通常用"主语+情态动词",否定回答通常用"主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通常用缩略形式)"。  相似文献   

4.
"可惜"和"遗憾"都可表达"惋惜"之义,二者的用法却存在差异。"可惜"和"遗憾"的词性、词义都有不同,都作形容词时,均可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且"可惜"的用法比"遗憾"的用法更加灵活和广泛。二者的差别还体现在词性和语用上:"可惜"和"遗憾"充当状语时词性不同,二者的否定形式也不同,并且"可惜"已经衍生出动词的功能;语用上"可惜"更多用于非正式的口语之中表达惋惜、不满、劝勉等消极或积极的情感;"遗憾"更多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表达沉重、无奈或劝勉等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动词+死”结构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死”结构词性转换后会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如搭配范围和上、下义,主一被动转换和主语特征,否定特征和标记词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X化"动词存在两种论旨结构:一元结构和二元结构。双音节"X化"动词是无标记动词,三音节以上的"X化"动词是有标记动词。此外,"X化"动词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使用上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肯定与肯定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一般以逻辑意义和形式标记为标准,但是在语用上,肯定句可以表达否定的内容,否定句也可以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与否定的分界可以拿语用做标准。根据语用标准可以对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归纳出肯定和否定的语用类型。肯定焦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常以“是”、“的是”作标记。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9.
句法结构“ V+也(都)+VP的否定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句法结构“V+也(都)+VP的否定形式”作描写和分析。V代表动词,VP代表动词短语,也可以是重出的同一动词。这一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用副词“也”或“都”关联起来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常与“连”配合使用,常见于口语语体。 1 结构类型和结构成分 1.1 VP的否定形式有三种:不VP、没VP和V不C(V带否定补语),加上对用来关联前后项的副词“也”和“都”的选择,这—结构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下位格式:  相似文献   

10.
问句攻略     
◆一般疑问句一般疑问句是疑问句家庭中最活跃的成员,它在句子中频频“登台亮相”。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吧!一般疑问句用来询问某事物或情况是否属实,需要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句末通常用问号,且多用升调朗读,对其简略答语用降调。句型结构:be动词(is,am,are) 主语 其他部分?肯定回答:用“Yes,主语 be.”.否定回答:用“No,主语 be not.”。be和not可用缩写形式。句型攻略:1.动词be和主语必须在数和人称上保持一致,而且首字母大写。2.肯定回答时,主语和动词be不能缩写。3.否定回答时,通常用动词be和not的缩写形式。注:am和not不…  相似文献   

11.
"果"是古汉语中一个具有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词语,其多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句法功能、概念功能、语用功能与通假功能上。从句法功能来看,古汉语中的"果"词性多样,具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五种词性。从概念功能来看,每种词性下的"果"又体现出不同的词义、具备不同的表达作用。从语用功能来看,"果"能够进行"深究""料定""假设""真值确认""补充确认性解说"。从通假功能来看,"果"的通假字至少有五个。古汉语中的"果"集众多功能于一身并非偶然现象,各功能间存在着某种语义关联。语义地图理论是近年来处理语言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有效工具,构建"果"的历时动态的概念空间,可以展现"果"语义演变的先后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世俊 《文教资料》2008,(16):40-42
比较句本身是一种逻辑表达形式,本文从逻辑关系出发进行分析,指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把"不比"句和"没有……W"句进行比较,指出两者表达意思的异同,阐明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应该是对称的.并进一步搜集语料来证实"比"字句否定形式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取得"类动词后的两个名词性成分是领属构造还是双宾语构造,是学界存在分歧的问题.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结合语义和语用来分析汉语领属构造的结构规律,以此说明"取得"类动词后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颁属关系,而是双宾语构造.  相似文献   

14.
语素"少"后面加助词(了),在广安方言口语中可以作为否定标记,与否定副词(没有/不)加动词词组构成特殊的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此文从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对"少了+没有/不+VP"这一格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汤杰英  周兢 《幼儿教育》2012,(Z6):44-48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关注到了词性和语用风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60名3~5岁幼儿的语料并进行编码分析,结合词性和语用风格的总体使用情况,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词性和语用风格的影响,并对词性和语用风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5岁幼儿动词使用频数差异最大,形容词使用频数差异最小;不同性别在词性和语用风格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3岁和5岁幼儿在副词、名词和动词的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岁和4岁幼儿在指代性语言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影响表达性语言的词性是代词和介词,影响指代性语言的词性是名词、形容词和副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动词叫形式动词,其与一般动词相比有很大区别,表现在否定情况、后带“着、了、过”等时体助词的情况、重叠情况、肯定否定相叠的情况和单独回答问题的情况.此外,形式动词所带的宾语动词也具有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稍微"和"多少"既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语义角度看它们都既可以表示比较义,也可以表示非比较义,区别在于"稍微"是单纯地侧重于表现程度量级的轻微,而"多少"还可表示对某事物具有属性的肯定.从句法功能角度看,它们都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区别体现在:(1)对呼应成分的依赖程度不同;(2)修饰名词性成分情况不同;(3)用于已然、未然情况不同;(4)修饰否定形式情况不同;(5)与能愿动词共现时,位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死活"一词经过虚化成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意愿态的语气副词,多见于口语中,常与谓语动词搭配使用。这一格式多为否定形式,核心谓语多见能愿动词与使令动词,常出现在转折语境中,也可以与副词"也/都"搭配使用。一系列句法特征使"死活+VP"格式带有主观意愿,在语用功能方面取得了反预期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有"字出现在单音节形容词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对于这种"有"字的词性,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词缀说和助词说,而将其定性为动词,认为"有"是表存在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共时平面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考察了副词"空"的句法分布与搭配、语义指向、表义特征以及语用功能。重点分析了副词"空"在表达否定时的语义指向,指明了它否定的对象是其后动词激活的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