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技法导航】"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说的就是这个理。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之一,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换句话说就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尤其是中学生常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七彩的阳光,我们在写作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小中见大,是指在作文中通过小角度反映大主题。如,透过一花一木,感受自然的美好;透过一言一行,展示人物的情怀;透过寻常小事,揭示生活的哲理,等等。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小见大,写出视野开阔、主题深刻、意蕴丰厚的好文章。一、小事件,大问题一朵花的开放,能够昭示春天的到来;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也能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时从身边小事切入,让"滴水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就看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从小事件中体会出大道理,用小材料体现大主题。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原因,很难遇到大的事件,只能从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从中领悟出大的道理。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以小见大写作文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话题作文以其话题的开放性、写作的灵活性和考查的可行性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欢迎。考生在选题、立意、取材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自由度,但在构思中还必须注意"大与小"这一基本的辩证法。既要根据话题"化大为小",选取适当的切入点,从一些生动、具体的小事入手;又要立足小事"以小见大",从小事情中阐发出生活的大哲理、抒发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就看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从小事件中体会出大道理,用小材料体现大主题.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原因,很难遇到大的事件,只能从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从中领悟出大的道理.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以小见大写作文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对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的教学,教师常常通过介绍司马迁及《史记》导入教学,着重分析屈原的形象及叙议结合、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而忽视文章的另一创新之处。一般来说,写作人物传记时多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屈原列传》却反其道而行之,运用了以大写小的方法。一、以小见大:人物传记的常用手法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大大小小的事件,传记中无法将这些事件一一叙说,只能选择一部分记录下来。如何选择、选择何种事件影响着最终的人物形象,也能透视出作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它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一般只有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它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微、新、密、奇。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一般不超过1500字;新,指  相似文献   

10.
<正>"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从小事、细节、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的艺术效果。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我们要注意以下四  相似文献   

11.
正经常担任一些征文活动的评委,发现不少同学不会写主题征文,常常把征文主题当作了作文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千人一面,内容空洞,因为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失去了获奖机会。以小见大是写好主题征文的技巧。"小"就是小处着手,选择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一种变化,这个"大"就是征文的主题,是征文的总要求。"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件,反映"大"主题。一般来说,主题征文的主题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比如教师节征  相似文献   

12.
寻找小切口,深入挖掘,谓之“小处理”。作文写作的“小处理”就是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点见面”“以小见大”,其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景一情,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作品赋予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写作中,审题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审题方法很多,其中化大为小审题法是很值得向学生传授的。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写出来的文章具体而不抽象,充实而不空洞,真实而不虚假。  相似文献   

14.
作文审题时要化大为小,就是把涉及内容多、包含范围广的大题目,化为涉及内容少,包含范围窄的小题目。这样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可以收到以一斑知全豹,以一叶知天下秋的效果,从而写出具体而深刻、充实而丰富的文章来,本文只要就是探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之一,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换句话说就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尤其是中学生常写的话题作文。所谓“化大为小”,首先是将大的话题化为小的话题。作文话题,其写作范围通常都是极大的,为的是让学生都有话说。但一篇作文,篇幅有限(其一般的要求是800-1000字),若按原话题去写,是很难驾驭的。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将话题化小。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切分蛋糕”。譬如在你过生日时买了一个大蛋糕,你不可能将它整个的拿起来去吃。你得先把它切分成若干小块,然后才好去吃。也有人将其比作“开小窗口”,道理和前者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中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以小见大是一种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它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细微与抽象深刻连接,窥一隅而知全貌,撷一叶而知春秋,笔者在这里就结合初中语文课文谈一谈"以小见大"常见的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17.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善于"化大为小",善于"描摹细节",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小事情、小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等这些"最小的面积",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揭示出大主题,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小练笔"不仅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更是成为语文教学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以文本为依托,是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小练笔虽小,但大有可为之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练笔的实际功效呢?尝试以五年级下册的四次小练笔为例,从"分层次练笔,激发写作兴趣";"想象力练笔,促进阅读感悟";"仿照式练笔,迁移内化写法";"联系性练笔,积累写作素材"四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9.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写小事情悟大道理;二是写小人物显大精神。  相似文献   

20.
写好作文,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是每个高考学生都必须重视的话题。本文分别从积累写作的素材;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学着以小见大五个方面介绍了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