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内容抽象、真实案例缺乏、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特点和工程认证对于该课程的具体要求,提出了IT企业捐课可以有效地引入他们的真实项目管理案例和软件项目工程实践,有利于工程认证背景下全球化合格软件项目经理培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BIM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考虑项目管理过程的扩展和延伸。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BIM全过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能力,拓宽学生对全过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度,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以“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围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来进行。其四层级整体设计与全新组织架构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其组织设计为“产业+”“行业+”“智库+”“课程、项目、双创+”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校企联动机制和政校行企发展共同体,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管理是新兴的高速发展的专业,融合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多个方面,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满足行业、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本文以建筑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建形成了以工程技术(包括土木工程施工等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组织,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为主体(一体),以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为两翼支撑(两翼)的"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塑造学生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并对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工程"是"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的延续和发展。在总结和分析"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研究和探索了"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研究和探索二级管理单位院(系)的管理模式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本文就工程项目部对工程的成本管理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节能政策的影响下,建筑节能工程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快速发展,各种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协调项目功能、资源利用与能耗关系,将节能技术规范和措施覆盖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现代项目工程管理技术的建筑节能应用,成为加速建筑节能工程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改革试点为例,研究并实践了一种基于创新项目驱动"赛教结合"的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工程素质培养贯穿于工程训练的教学全过程,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985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构建学术与行政协调配合的权力结构、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高校在学科建设项目中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类研究生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的特点,适合采用案例式教学。BIM是工程建设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案例教学法的局限,引出了结合BIM技术的组合型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构建,并从教学案例选取和作业案例难度两个方面对组合型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以期能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康雁  李浩  柳青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2):172-175
为了有效达到工程教育与新工科建设要求,对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实践研究,培养面向变化与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从而满足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课程教学基于软件产品构建,融非技术类教学与技术类教学于一体,以解决非技术性教学难题。采用与华为合作的协同育人混合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学习方法。从软件工程实际要求出发,逐步建设相关软硬件环境,将开发流程、文档模板、评审标准相融合形成实践指导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求知、增能、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亟待从学习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持续改进,加快培养出符合新工科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基于高校现有教学体系,针对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本次教学改革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探索和改进,进而提出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融合教学的策略。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为高校其他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苏科技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2016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文章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专家提出的关于课程体系中环境类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对海洋工程环境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海洋工程环境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海洋工程环境的教学质量以及本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控制工程基础”是众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性。文章旨在以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增强动手思考能力为目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将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与控制工程理论有力融合,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措施,能够使“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在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尚属一个新的课题。作者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钢筋工程施工与管理》为载体,分别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专业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建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即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不仅是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同时应兼顾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认为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长期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展《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工程背景专业学生树立高素质工程伦理观。工程伦理课程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案例的积累。根据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筛选合适的教材,并针对本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概预算”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结合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3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和核心任务,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