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飞龙掌血叶中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了提取飞龙掌血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飞龙掌血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40目,用16倍量水浸泡过夜,连续提取12小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飞龙掌血叶挥发油得率为0.4%,经GC—MS分析,从飞龙掌血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97.8%,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烃和醇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大蒜、姜黄、青蒿、桔皮以及花椒挥发油的杀虫活性。以朱砂叶螨为试虫通过生物测定方法得出桔皮挥发油的杀虫活性最佳,并对桔皮挥发油进行了乳油剂型的初配。再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得桔皮挥发油乳油的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711.24mL/L,了解桔皮挥发油乳油的毒力。并对桔皮挥发油乳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黔产干姜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法研究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试管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从超临界提取的黔产干姜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姜烯(45.52%),β-倍半水芹烯(15.55%),α-法呢烯(9.79%),β-甜没药烯(6.21%),Α-姜黄烯(5.01%),姜酮(3.13%);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μL/L。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辐照法从青楷槭翅果中提取翅果油,具体提取条件为:采用碳化硅0.15g、液料比16.9:1mL/g、微波辐照功率425 W、微波辐照时间11 min,所得到青楷槭翅果油得率为9.56%.种子油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分,从分离出的14个峰中确认了13种组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芥酸、顺-11-二十烯酸、r-亚麻酸、cis-15-十四酸和硬脂酸,它们的含量分别为36.04%、24.73%、11.04%、7.39%、6.51%、3.75%和2.65%.  相似文献   

5.
海州五大宫调是流传于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演唱形式,不仅是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而且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简述了海州五大宫调的曲牌概况,分析了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常山赵子龙"是历代史书中对赵云故乡的不贰注解.古"常山"即今之河北正定县,但2005年河北临城县"赵云故里碑"的出土,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合理质疑的空间.临城是否为赵云真正的故乡,需要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考证,但是正定作为赵云故乡的传统观念正在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碰碰香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碰碰香( Pelargonium odoratissimum)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馏法提取碰碰香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以罗勒烯为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的53.95$,其次是α-蒎烯,占总挥发油的15.48%;用6种供试菌对挥发油进行抑菌实验,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在1.5cm以上和1-1.5cm之间,EC50分别为0.127m·ml-1和1.349m·ml-1。综上:碰碰香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其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给CO2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输方式,针对碳运输过程中CO2的泄漏风险,提出考虑途经人群密集区的碳存储网络设计问题.结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参考轴辐式网络特征,提出轴辐型碳存储网络设计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采用规避策略和绕行策略的网络设计模型.以上海市的碳存储网络设计为背景,选取碳排放企业作为碳源进行实验,验证轴辐型碳存储网络的成本优势及其模型可行性.通过比较两种策略的网络设计方案,研究两种策略下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及途经人群密集区的管道建设成本对策略选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碳氮双键的还原过程、腙的异构和希夫碱的还原三个方面概述了碳氮双键的极谱研究现状 .  相似文献   

11.
对五种五味子属(Schisandra)药用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滇翼梗五味子S. henryi var.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复瓣黄龙藤S. Plena,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和唇形科植物东紫苏 (Elsholtzia bodinieri)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01个化合物,26个为新化合物。首次从3种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了3种高度氧化的新奇骨架类型。此外,还发现了18,19-seco-乌索酸型苷和17,20断裂并失去17位侧链的羊毛甾烷型和环阿尔廷型八降三萜等新的骨架类型。 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IV-1、急毒、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实验,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其中化合物SM-10和SM-26具有显著的抑制HIV-1病毒活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74.08和 >25.04。且毒性较小,作为作用于病毒与细胞结合和融合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道地药材红芪的质量控制技术及其红芪质量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分析甘肃道地药材红芪的药理活性.在初步比较传统质量控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指纹图谱在道地药材红芪研究中的进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红芪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分析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红芪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药市,自唐宋时期初步发展至明清时期日益繁盛,是传统中药材交流与贸易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明清以后,全国陆续出现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药市,其中“南樟北祁”(江西樟树药市、河北祁州药市)作为地区甚至全国性药材交易的典型代表影响甚大,一直颇受各界关注。两个药市的发展之路,有相同之处,亦有各自特色。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应对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变化时,“南樟北祁”结合各自实际作出了适时适当的抉择与变化,实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与整合。  相似文献   

14.
蚕豆是世界上第六大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蚕豆常见的颜色有白色和绿色,两者在口感上稍有区别,在经济价值上也不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同一产地同一年份的两种颜色的蚕豆进行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颜色的蚕豆在子叶的吸收峰上有区别。根据红外光谱的谱峰形状和位置,可以判断两种蚕豆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简捷地区分两种蚕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金丝桃属(Hypericum Linn.)植物资源的系统调查研究和资料整理,收集到该区有金丝桃属植物9种,且资源蕴藏量大.它们在医药、园林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用途.编制了金丝桃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介绍这些种类的药用价值和观赏性状,提出对其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红花龙胆资源,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鉴定及资料考证,对贵州省红花龙胆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29个性状进行了描述与测量。结果显示,贵州九个地州市均有红花龙胆分布,分布范围较广,但资源储量较小;红花龙胆茎分枝变异系数最大(61.08%),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1.38%),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20%。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原药材的收购,野生红花龙胆资源越来越少,建议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开展迁地保护及驯化栽培。此外,红花龙胆冬季开花,花较大,红紫色,可以培育成冬季观赏花卉。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国内对药用苔藓资源的研究上日趋活跃。甘肃省小陇山林区苔藓植物资源丰富,但开发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文章参照相关研究,报道了小陇山林区2纲14科18属18种药用苔藓植物,分别阐述了其生境分布以及药用功效,并提出了开发小陇山药用苔藓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山竹壳中存在的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对脂肪酸合酶(FAS)全反应的抑制作用,发现具有不同官能团和取代基的化合物抑制FAS的能力不同,其IC50从1.24 μmol/L至1000 μmol/L以上不等.分析这些化合物抑制FAS能力和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一系列的构效关系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数十种化合物,用失重法分别对其在土酸溶液中对锌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土酸介质中对锌起缓蚀作用的化合物主要是季铵盐类(苯扎溴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杂环化合物(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和含硫化合物(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以溴苯封端的两个具有不同长度和不同侧链的喹啉低聚酰胺折叠体分子,并对化合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侧链对聚集态的形貌几乎没有影响,不同的形貌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研究该化合物在THF-H2O二元溶剂体系中和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呈现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化合物在THF溶液中几乎不发光,但在固态时的光致发光强度是在THF-H2O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数十倍。这种AIE现象是由折叠体分子稳定的螺旋结构抑制分子内单键的自由旋转和分子间的最紧密堆积所导致的,同时AIE效应受溶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