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代的义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义庄,亦称义田,是宋代新出现的一种私人兴办的赈恤组织。很多权威性的辞书都习惯地将义庄归入族田条内去解释,这是不够准确的。尽管宋代史籍中有关义庄的记载少而简略,很难确知其全貌,但将一些零散的资料归纳一下,仍可看出宋代义庄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一,义庄主要是由一些科举入仕的士大夫用其秩禄买田置办的。首创者为庆历进士范仲淹,他“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之逮”,入仕后“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于皇祐二年在苏州府吴县和长州两  相似文献   

2.
无锡锡山秦氏为明清时期江南大族,以"孝友"传家,深得世人称道。作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家族,锡山秦氏不仅以科名取胜,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秦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世家,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深厚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法、宗祠等宗法制度,以及义田、义庄等族产支撑家族生存,还有家族教育,人才的培养,为家族发展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宗族救助组织义庄在苏南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对设置义庄进行奖励、保护、优惠,为苏南义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苏南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尤其是好善风气则是救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义庄的设置者同时实施其他慈善活动,并和其他慈善机构在救助方法上互相借鉴,带来了清中后期苏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80-80
"族田"就是宗族占有的土地。宗族占有的土地有多种名目,诸如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义田、学田、公会田等,皆为族田。祭田即为祭祀而置的土地,属于供赡祖茔祠堂的产业。祠堂田、寺庙田、墓田专供各自祭祀的费用。义田是为赡养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跨宗族的地  相似文献   

5.
不断完善的土地征收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土地征收法的主要发展变化有:从单行法转变为诸法合体,“土地征收”概念取代了“土地征用”概念,土地征收审批权不断地被上收,补偿标准不断地被提高。土地征收法的完善方向是: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公共利益范围,科学地设置土地征收审批机关,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被征收入公正补偿,有效地保障被征收入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6.
义庄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清中后期,在土改运动中衰熄.作为传统宗族社会的赈恤组织,义庄关涉绅权、族权、庄产运营、族内救助、社会控制等诸多环节.20世纪上半期,中外学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族产被界定为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国内义庄研究一度中断;直至80年代始,义庄问题才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目前,学界对义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庄的功能、性质、兴盛缘由、地理分布等方面,而在义庄宗族结构、保障机制、义庄与地方政治经济的互动及对当下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启示等领域,尚显薄弱,有待学界继续耕耘.  相似文献   

7.
同治七年,盛康在常州建立拙园义庄,旨在敬宗睦族,团结家族成员,壮大家族力量。义庄规模很大,盛氏家族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由于经营得当,每年皆有盈余,并在完纳国课、赡养宗族、兴学助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拙园义庄的建立和发展对盛氏家族和社会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义庄提倡的旧道德也应批判。  相似文献   

8.
<正>美丽的东海之滨江苏太仓,有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千年古镇沙溪历来重视教育,讲求诗礼传家,书香传家。自宋代至清乾隆初年,沙溪仅进士就出了三十余人,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近现代沙溪也是名人辈出。在镇西首坐落着百年名校——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简称省沙高)。学校南枕戚浦河,东临明清街。校园内有一棵走过500年风雨历程的古银杏,饱经风霜,却依然翠盖葱茏,见证了省沙高的发展历程。沙溪高中的教育渊源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根据宋代文士阎复《杨氏义庄义田记》、清代曹炜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大多聚族而居,族内存在严重的贫困现象。为此,宗族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恤族之举,实施涉及怜孤恤寡、设立学田、义田等等。这些救济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宗族凝聚力,维护了地方社会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等原因,农民土地的财产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土地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畅通和多元,导致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占农民收入比重过低。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土地的财产功能得到不断释放。广西应从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盘活农村土地金融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有偿退出土地等方面,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收益。  相似文献   

11.
在认识孔子的义利观时,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孔子是“重义轻利”,这一观点是有偏颇的。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孔子的义利观,正确认识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的界定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呼吁社会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晚明多奇人,归庄便是其中的一员。分析归庄的处世行文及其思想内核,将归庄的狂行怪性和英特高迈的遗民气节归结为"奇"和"正"的对立统一。从"奇"与"正"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个性特点揭示出归庄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于彬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115-116
加缪的戏剧作品《正义者》向人们展现了: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真爱的人道主义良知。认为要在被非正义所毒害的社会实现清白的正义,也必然要求正义者以自己的生命代价做为救赎的条件。加缪通过"正义者"对非正义世界的重铸,传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所造成的封闭性,公案小说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学中先进的叙事技巧,而是在延续着传统古典小说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停留在一个表面的、感性的层面。为了适应这种叙事模式,浓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故事情节的高度重视及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压制和漠视等叙事性因素都被纳入到这个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具备君子品格,因为君子品格代表了最高的美德。君子是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统一体,是完美的德性典范。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想和孔子的道德理想相通,古典道德理念与当今道德直觉之间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与多元社会的正义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到现代社会由于个人自由和公共自由、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及失衡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合法性危机,通过其前期无知之幕之后所隐含的公民设计以及后期明确表达的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念,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调节自由市场的自发后果,抑制市民社会个人私利泛滥、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在个人和国家、个人和社会之间保持一种适度平衡,从而保持多元社会正义秩序的理论旨趣,体现了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自由主义传统和公民共和主义传统交叉互渗的当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犹太伦理看来,对"他者"的触犯即是有罪,宽恕是有罪灵魂的解脱与拯救。触犯者能否得到宽恕,既取决于触犯者的诚意,也取决于被触犯者的善意。"他者"之不同于"他人",在于"他者"所蕴涵的神圣性,而这正是道德意识的价值源泉。基于理性、"他者"和普遍秩序的需要,必须实现向道德意识之价值源头的回归,这是疗救濒死的人类道德意识的现实支点。在古老的犹太伦理智慧中,谦恭、正义感和慈善是相互依存、无法割裂的整体,它使人们在正义的辩证活力和矛盾转化中,找到了一条端正而可靠的德性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北京市修改了《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只是要求小学生“对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要求中学生在“敢于斗争”的基础上更要“善于斗争”和“学会自护自救”。那么,未成年人还要不要见义勇为呢?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说,今天继续肯定青少年中的这种美德,对于疗治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集体观念欠缺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社会疾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社会对见义勇为的理解就是舍己救人。但是,我们在未成年人中肯定见义勇为精神,并不等于同时提倡舍己救人这种做法。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心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