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往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交往在学生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如何才能以健康的交往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等基本问题。作者认为,交往是学生重要的存在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在学生发展中,交往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理性成长的根本动力,是个性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前促使学生交往的健康成长,必须促使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大力实施交往教育,努力促使语言的合理化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是语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营造气氛。增强交往信心;阅读课,学习交往知识;合作学习,增加交往频率;实践活动,规范交往言行,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语教学进入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营造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交往技能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人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交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过程,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无疑是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方式,形成交往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有关学生交往活动的研究都集中在师生之间,而对其他方面的探讨较少。实际上,学生的交往活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对他们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学生的交往活动从广义上划分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三方面,并对这些交往活动与学生科学意识、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当前现状及结合时代的要求看,培养学生与同龄人、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应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身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人际交往能力本身就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何培养学生同伴交往的能力,笔者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风,形成适宜学生同伴交往的氛围;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兴趣;三.具体指导交往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同伴交往的能力;四.策划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盖了师生交往的全部领域。集体教育制度出现后,师生间的非日常交往逐渐增多而日常交往逐渐被分离出去,导致师生关系异化,学生精神家园丧失。本认为日常交往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丰满,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走向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老师与老师的交往互动。这样,才能共同促进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职校心理咨询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笔者对本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的二年中,主动前来个别心理咨询的80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详见下表)。一、职校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交往困惑增多在80个案例中,交往困惑占61%(同学交往占24%,师生交往占15%,亲子关系占14%,异性交往占8%)。职校生由于来自不同环境,城乡之间的差异,非正式群体因素影响,以及朝夕相处、矛盾增多等都会成为学生交往的障碍,影响良好同学关系的确立,也给一些学生带来了交往心理压力。另外,少数青年教师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跨年段交往,即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它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大量的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实践形态。对这一形态进行探究与总结,既是促进其实践发展的基础,又是推动相关理论发展的必要。本文将分别对国内和国外的跨年段交往形态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表情、语言、举动而发生的关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毫无表情的沉默,交往总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正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任务才得以完成,教育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人类文明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一、教学交往的必要性1.从教育本身的基本内涵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情感传递、知识共享和智慧交融…  相似文献   

14.
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运用此模式应贯彻合理交往原则、相互依赖原则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个体在群体中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农村高中学生交往困难现象比较普遍:高中生交往困难的成因主要是沉闷压抑的教育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和交往渠道的褊狭;交往困难对高中生的人格完善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消除高中生交往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更新学校教育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是消除学生交往障碍,培养学生交往智力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胡淑文 《宁夏教育》2004,(10):16-17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沟通、对话、理解。这种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一个动态的网,教师与学生就是网上的络,由此可见,教学交往是平等的、民主的、实质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18.
怎样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卜齐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交往能力的高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水平,而且对班风的建设、民主气氛的形成以及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走出闭锁的樊篱──如何指导“孤立”的学生与他人交往陈国军,应秀玲本文所谓“孤立”的学生,是指因行为表现不良而在班集体中受排斥或被忽略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交往技巧也存在问题,特别是他们有着不良的品行,使得班集体内的大部分学生拒绝与他们交往...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交往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提高师生的交往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提高交往能力,应该是学校的所有人,主要是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和学生。他们所需的交往能力,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交往的类型来看,有教育交往和日常社会交往之分;教育交往中,又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交往能力和专门的交往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一、交往能力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交往能力分为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或分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