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月娥 《宁夏教育》2005,(11):30-30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没有严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严是爱的体现,爱是严的目的,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感化学生,促使其进步。  相似文献   

2.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千遍万遍的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而且这份特别的爱要一直漫延在学生的四周.永远都不消失。  相似文献   

3.
龙兴祥 《云南教育》2007,(B09):47-47
成功的教师必须严中有度,严中有爱。严是爱的手段,爱是严的归宿。只有爱生的教师才能严出高徒,出高徒的教师必定是爱生的严师。有了爱,才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包容心,也才能以心赢得心,以爱博得爱。  相似文献   

4.
胡朝民 《现代教育》2012,(10):82-83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内地新疆中职班要坚持"爱、严、细"的这一管理原则有了初浅的理解:爱是基础,只有捧出爱心来,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严是保障,严的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细是关键,一颗细致入微的心,是教师开展班级工作的关键。教师只有在"爱、严、细"工作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开发内职班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熟之路、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军胜 《教师》2010,(32):9-10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我们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但是严格要求是有分寸的,恰如其分的“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中"爱""严"共生,爱是严的本质,严是爱的体现;只有将严格融入爱护,爱而不宠、不偏、可感,严而有理、有情、有范,爱寓于严,严出于爱,才能启迪学生心灵,激励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中"爱""严"共生,爱是严的本质,严是爱的体现;只有将严格融入爱护,爱而不宠、不偏、可感,严而有理、有情、有范,爱寓于严,严出于爱,才能启迪学生心灵,激励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尤其对于弱智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心,需要的是更多的言传身教,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耐心、恒心。我们应该永不言弃,用博大的爱心,持久的恒心,去找寻一把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有人主张要使学生害怕老师,才算管教有方,并且以“严是爱、宽是害”为理由,拒绝采纳其他办法。对此,要看怎么理解:一种认为严是严格要求,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种认为严是严厉管束,严酷无情。我认为持后一种理解,把师生关系视作“使学生害怕”的“猫鼠关系”,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扼杀学习兴趣。教师和蔼可亲,教导得法,学生便爱学校、爱老师,伴随而来的是爱学习。反之,教师如果经常声色俱厉、大轰大喝,甚至学生就会由怕老师到怕学校,进而导致怕学习,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1.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爱学生,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这个严是有标准、有范围、有规律、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严,决不是随心所欲、摧残  相似文献   

12.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但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只有对学生付出浓浓的爱,才能赢得学生深深的情。  相似文献   

13.
张凯 《生活教育》2009,(4):53-53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喜欢用“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总认为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才能体现“师道尊严”的一面。殊不知,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表面上是乖巧顺从,而实际上依然是我行我素,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由于受我们长期的严厉、严格、严肃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柏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无私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真正的教育就无从谈起,班主任的工作更无法实施。爱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里所说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认真的管理和教育,但这种严是以爱为基础的。现在的技校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条件优越,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加之在求学道路上曾受挫折,大多数人成就感不强。因此,班主任既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让学…  相似文献   

15.
丁英 《现代教育》2013,(9):92-92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转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办学声誉。应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归因,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耐心软化学生,用眼光发现闪光,用惩戒启迪责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用“爱”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教师的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爱,师生才能思想相通;有了爱,师生才能情感交融。师爱是一种魔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对后进生的感化,要靠爱心,靠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要以爱心去感化他们、转变他们,付出爱才能收获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转化他们,以转化一个成功一个为目标,不能回避,或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歧视,这样做会带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爱是奉献。奉献是爱的真实内容,也是爱的最佳体现。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亲生骨肉一样,把爱的雨露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教师。尤其是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更要倾注无私的爱。惟有爱,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勇气;惟有爱,才能冰释其心底积沉的自卑;惟有爱,才能鼓舞他们大胆寻找失落的绿洲……  相似文献   

17.
陆顺高 《考试周刊》2012,(89):192-193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所在。如果没有爱.则则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则任何语言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只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多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因人而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鼓励和宽容。 一、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  相似文献   

19.
“严师出高徒” ,自古至今都被人们认为是至理名言。“严是爱 ,松是害”说明了“严”的重要性。  因为严是爱 ,所以有些教师便对学生严格要求如子女一般。而这些教师中的极少数 ,爱子女的方式是不民主的 ,不平等的 ,是封建专制式的 ,是令子女窒息的。这些教师在学生面前 ,老是板着脸孔 ,冷若冰霜。学生略有“越轨” ,不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 ,而是进行狂风暴雨式的猛轰 :或破口大骂 ,或讽刺挖苦 ,甚至轰出教室。他们以为这样便是严 ,便是爱 ,这样便可以“出高徒”。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对抗情绪 ,师生关系紧张 ,班级工作无法…  相似文献   

20.
王亦君 《宁夏教育》2012,(11):64-64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瞿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只有倾注全部感情和爱心才能拨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甚至每一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