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后,佛教大兴。二、三十年间,北方寺院增加到一万三千多所,仅京城洛阳表里,就有一千多所。经尔朱荣之乱,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衒之行役洛阳,昔日繁华的都市,金碧辉煌的寺庙楼塔,已满目荒凉。面对国家的成败得失,作者极  相似文献   

2.
北魏政权的覆亡,是朝廷中政治共识瓦解所致。公元6世纪20年代至公元530年间,北魏政权所面临的军事不利局面,使得政局愈加恶化,加速了朝中政治分裂。通过对北魏朝的政治史进行了大致回溯。文章着重关注了孝文帝改制,并聚焦公元500年至公元530年间(公元499年至515年,世宗在位;公元515年至528年,肃宗在位),前期的这一系列制度革新对催生朝中派系政治行为新模式的影响。由于种种派系政治行为新模式的出现,北魏皇权与诸多拓跋及鲜卑贵族间,围绕各自朝中政治角色与职能的矛盾,日益趋向暴力化。自公元520年元叉暴力政变始,北魏朝派系斗争暴力程度加剧。而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血案,派系暴力至此可谓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3.
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是大唐的源头;北魏大起义为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代北庶族地主同归尔朱荣,在镇压北魏大起义中发迹;代北庶族地主掌东、西魏大权标志着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的分裂及隋王朝的短命,是代北庶族地主分为关西、关东两大集团长期斗争的结果;唐建立后,实现了关西、关东两大地主集团的和谐,是大唐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苗之疑年     
北魏孝庄帝时有奇士曰李苗者 ,本南朝人 ,因叔父为梁武帝萧衍所害 ,遂投奔北朝 ,仕至通直散骑侍郎、冠军将军。及孝庄帝诛权臣尔朱荣 ,荣从弟尔朱世隆率荣之部曲进逼都城洛阳 ,凶焰甚炽。孝庄帝遣军击之 ,连战不能克。诸大臣皆束手无策 ,苗独奋衣而起 ,率众一旅 ,出敌不意 ,以火船自上流放下烧断黄河浮桥 ,迫使世隆仓促退兵。苗亦不幸溺死河中 ,孝庄帝悲惜不已 ,予以隆重赠封。后尔朱世隆得志 ,主管官吏请追回李苗全部赠封 ,世隆以“天下之善一也”为由拒绝 ,则苗之忠勇壮烈也赢得敌人尊敬。苗又与《魏书》作者魏收之父魏子建相善 ,故魏收为…  相似文献   

5.
厍狄氏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北方部落之一。由于其世居代北与中原交流较少,因此文化习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不多。但随着北魏后期六镇之乱,尔朱荣掌权等一系列事件爆发,厍狄氏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历史的漩涡之中,其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厍狄氏的后裔们也从一开始的目不识丁逐渐被中原文化所改造。这一演变过程亦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早期,北方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再论东阳王元荣领瓜州刺史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梦霞 《家教指南》2006,(2):101-105
东阳王元荣领瓜州刺史的时间与莫高窟第285窟题记的时间,事关元荣是否为285窟的创建人.本文针对元荣领瓜州的几个时间点,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元荣统治瓜州是从北魏孝昌元年(525)起,至西魏大统八年(542)讫.东阳王元荣统治瓜州的时间,是介于北魏和西魏嬗递之际,并没有与西魏王朝共始终.  相似文献   

7.
一字一境界     
一字一景色 “清荣峻茂”出自北魏时郦道元《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意思是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5课选用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水经注·江水》节选)一文,文中“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中“怪柏”一词应为“柽柏”。  相似文献   

9.
冯太后是北魏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曾两度临朝听政,执掌北魏政权近二十五年。冯太后在临朝听政时期,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和远见卓识,在她主持下,北魏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北魏汉化、封建化的进程,对北魏政权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魏拓跋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在中原长久立足,北魏的统治者推行了汉化政策。在汉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族士人,太原士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山西地区是北魏统治的重要区域,并州平定后,太原士人陆续参与到了北魏政权中。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这些士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世居太原的,另一类是从其他政权投靠北魏的。他们通过学术、家世背景等方式进入到北魏政权中,在中央、地方担任要职并声绩显著。他们凭借渊博的学术功底和政治才能受到统治者的器重,他们为北魏的汉化积极努力,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长期战争局面。蒲极因与潼关处在同一战略枢纽地区,日益受到各政治集团的重视。军事地位的上升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为其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蒲圾的个案分析反映出:军事地理方面的因素对我国古代某些地区城市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仁磊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3):12-14,17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经过对北魏前期这两次迁邺事件的经过、意义和影响的探讨,发现这两次迁都邺城虽然均未实现,但其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政治形势的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河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以及加快了与河北大族的合作步伐,而这一切都有力地巩固了北魏的新生政权,并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北魏建国不久后,道武帝拓跋王圭为防母后及外家为乱,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但是,北魏前期、中期仍然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直到文明太后冯氏更是发展成为临朝听政。这些太后的干政对北魏政权前期、中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北魏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明代由于封建专制皇权极度膨胀,皇帝集政治、军事、司法权于一身,在明朝中后期便形成厂卫、太监干预司法的特色。厂卫、太监通过在审判监督权和最终裁决权方面侵夺三法司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15.
北魏对西域的经营过程就是和柔然的斗争史,并且没有在西域取得优势地位,且在后期基本退出西域,但是北魏却和西域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贡使往来。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的天下三分之局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下三分的政治设计并不始于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的天下三分之局也不止于三国时代,还应包括东晋十六国的东晋、前秦、前燕之鼎立,南北朝后期的梁陈、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之鼎立。北宋以前的分裂形式,体现出从东西二元到三方鼎峙到南北分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据《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北魏时地方上对尧的祭祀要远多于其他古代帝王。其原因除黄河中下游是传说中尧活动的区域,及与禅让的政治形式、历代传统的祭祀制度等一般因素相关外,还与当时北方盛行儒学、拓跋族的汉化等特殊原因相关,从而说明了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面,以及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正处于一个低温期。而十六国北魏所辖的国土大多位于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带,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军队冬装保障体制。北魏政权冬装保障情况远比十六国完备,所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但到后期则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20.
北魏时期货币使用始终未曾中断,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和市场建立了很多的联系.货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政府财政收支中,钱也有广泛的使用,而且政府还曾有利用货币政策解决财政危机的设想.但是由于征收实物的租调制度的影响,北魏货币经济发展始终有限,绢帛等实物货币始终占据主要位置,甚至到了唐代还一直"钱帛兼行",铜钱的地位十分虚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