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是一所招收普通大专学生和聋哑大专学生的高校。学院办学理念是希望能够将聋哑生融入到普通生的生活、学习中。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培养普通学生互助助人的精神。在融合教育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团体辅导。我们设计了叫做"盲行"的团体辅导方案。使普通生和聋哑生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普通生能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真正意义,聋哑生能够树立自信,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2.
何学刚 《中国教师》2009,(Z2):323-323
<正>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阅读课《天游峰扫路人》。孙老师的课堂好像连接着无数条"磁力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感染,充盈着师生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懂1.默读文章,明了内容。师:请带着问题"这是一篇写的文章"默读全文。2.全班交流,多元解读。生:这是写人和鸟之间相互信赖的一篇文章。生:文章写了作者和珍珠鸟由陌生到慢慢熟悉,再到相互信赖,写出了一种温情。生:作者是通过六个字来写这篇文章的———人爱鸟,鸟恋人。……师:作为善于阅读的孩子,仅读懂是不够的,还要感悟出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对比"电生磁"、"磁生电"两个实验的物理内涵,不难发现电和磁之间确实呈现出一种有趣而美妙的对称关系,这种对称美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可能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对"生"的本原的探讨可导出生之要义———"独化"、"创生"、"生动"。而对中国古典美学"虚静"命题的同步思辨能挖掘出其丰富的内蕴。由此得之,"生"之要义是宇宙万物本体"生"与中国古典美学"虚静"观二者相互通达的内质。  相似文献   

6.
"互教互学"模式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地互动和交流,是"教学相长"理念的具体应用。每个学生身兼"亦师亦生"的双重身份,在生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与互动中达到知识建构、提升认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这里是指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努力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一、营造双向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释放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共生教学",就是建立在教与学的良好相处、和谐相长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为追求,基于开放型目标而开展的一种"本色化回归"课程活动形式。"共生"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既是一种课程形式,又是一种发展方向。究其本质而言,教师之"生"是基础,学生之"生"则是目的。只有把"教生"与"学生"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赢得令人期待的教学相长效益和效应。"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小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始黄金时期。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如何实施新时期的"共生"教学,试对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讲式的课堂授课形式。学习共同体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缔结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共同体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是一种主动建构、信息加工的过程,即:"1.输入信息、注意保持、认知观念;2.加工信息、内化知识、建构系统;3.改组经验、解决问题、生成能力"。学习共同体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分享、获得知识、生成能力。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功能,会促进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衔接"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连接。实现"中小学衔接",使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促使小学生升到初中后的"教与学、师与生"能尽快地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使中小学教育能够很好地连接与延续,促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迪伦由生到死再到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超我、本我、自我三者之间不断变换斗争发展的过程。人性的回归使迪伦找到了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使她战胜了"超我"的限制,战胜了"本我"的自我放纵,充分发挥了"自我"的调节作用,使这三种力量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对立,达到完美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2.
性格优势和积极发展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积极发展以性格优势为基础,性格优势又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调研发现,目前高职生在"心灵"优势上的得分高于"头脑"优势,爱与被爱、真诚、公平和团结合作是高职生的显著性格优势。促进高职生积极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有:鼓励学生明确并运用自身的标志性性格优势;制定基于性格优势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和学生评价方案;充分发挥积极施动者的作用,重视同伴影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随笔形式练笔,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生写师批"、"精批细改"弊端的影响,学生对待随笔,常常以"信笔涂鸦"来敷衍了事,随笔练笔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为激活学生写作的热情,近年来,笔者大胆尝试"循环随笔"教学,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  相似文献   

14.
陈瑞雪 《考试周刊》2014,(38):177-177
正时常听到一线教师讨论"开放式教学",下面我就美术课的一节课堂实录阐述我对"开放式教学"的理解,重在相互交流学习,望同行多多指教。一、课例上七年级下册"特殊的肌理画"一课时,当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懂得课本介绍的"拓印法"、"吸附法"、"抗水法"的制作过程后,都开始实践起来。生:"老师,拓印法一定要用玻璃吗?"师:"你认为呢?"生:"小时候我印过硬币,不知道这算不算拓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师生相互成长和共同发展,开展师与生的相互成长研讨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意义。下面本文将针对一次意义深刻的师与生的相互成长的研讨会,根据会议内容,与会者的自我反思,指出师生关系和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师生相互成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的人物创作论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其包括"澄怀格物""动心"以及人物形象的"个性化"三个方面。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创作主体在塑造人物时凭借"动心"这一心理机制来把握"因缘生法",进而达到"忠恕",然后做到"澄怀格物"("因缘生法""忠恕"是其重要内涵),最终实现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其中,"澄怀格物"是金圣叹人物创作论的核心,"动心"是其关键,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要达到生生互动,就是在学生和学生以多种形式活动来进行,使其相互受到影响。在课堂上,往往学生的关系很重要,相比于其他任何因素来说,提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促进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切磋与沟通,实现一种"共振"作用,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师与生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引导     
李桂芬 《广西教育》2013,(40):52-52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行翻译《陈涉世家》一文,分组交流自学成果。一个学习小组在翻译"苟富贵,勿相忘"一句时产生了分歧。生1":我认为应该翻译为‘如果(你)(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生2:"不对,应该是‘(我们将来)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生3:"翻译为‘(我)(将来)如果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的’才恰当。"生4(感慨)":唉,我查阅了不同的翻译书,这几种说法都有,到底哪种才是最恰当的呢?"该小组莫衷一是,转而询问其他学习小组,结果发现大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知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了。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答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我校在课堂改革实践中,课堂教学已实现了由"师本课堂"逐步走向"自主课堂与生本课堂"的华丽转身,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生本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单位,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组织基础。一、小组的组建1.小组建立原则一: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  相似文献   

20.
一、蓄情:在"你"与"您"的辨析中知礼节 师: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老师没听清是"你好"还是"您好".(板书:你、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有"心",一个无"心". 师:有"心"才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叫尊敬别人."你"字就没有这层意思了.同学们问候老师,说"您好",说明大家很懂礼貌,是在用心问候老师呀!让我们再来相互问候一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