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图书编校差错通常有文字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等几种类型;而文字差错主要有易混淆的字与词,多字和漏字,数字、简繁字混用,字母误用,名词术语和引文上的差错等,有很多属于同音字、形似字的错用,现以矿业类科技书刊编校为例,按照矿业安全管理、采矿、爆破、通风与安全等不同专业,分别总结出书稿中部分常见的易混淆的字与词、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2.
谈谈图书编校中容易混淆的字与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编校差错通常有文字差错、知识性和常识性差错、语法性和逻辑性差错、语言表述错误、未作技术整理遗留的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排版和印刷问题七种类型.而文字差错主要有易混淆的字与词,多字和漏字,汉字笔顺错误,数字、简繁字混用,字母误用,名词术语和引文上的差错等,许多属同音、形似错用,其中,易混淆的字与词出错概率较高,特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如今翻开一些报纸,找出几个错别字或几个有问题的句子来并不是件难事。 细分析一下,报纸上的编校差错,有一些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就有利于“对症下药”。 一、季节性。季节性,是某些差错表现出来的特性。比如到了1月份,就有“今年”、“去年”错用的差错出现。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是上一年的稿件没能发表,放到下一年发时,时间却忘了改动。到了秋天,就有“中秋”、“仲秋”错用的问题出现。“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而“仲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频发性。这些差错,有的属于用字问题,比  相似文献   

4.
呼唤严谨     
时下读者中流传着一句话,叫“无错不成报”。说的虽是“报”,其实刊物、广播、电视里的差错也不少。你打开任何一份报刊,收听、收看任何一个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往往会发现些差错,就是国家级大报大刊、电台、电视台也不例外。差错有文字方面的,如病句、白字、错用标...  相似文献   

5.
报刊中的差错,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编校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因误解词义而出现的常见差错。现将有关字、词作一分析,供参考。 一,宣、渲。 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渲泄”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任免类公文的定义,明确区分出其使用范围,概括了任免类公文的通用写作模式,总结了任免类公文写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任免类公文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用、混用现象提出了区分、选用文种的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关新 《新闻爱好者》2008,(10):92-93
专名是专有名词的简称,包括人名、地名、国家名、著作名等。一些专名作为新闻的要素经常出现在标题中,我们若能充分利用好专名拟题,既能很好地概括新闻内容,又能收到简洁生动、精巧别致的效果。利用专名拟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做编辑多年,常在记者的稿件和自然来稿中发现一些“误会字”,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判断,形成原因主要是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  相似文献   

10.
标点差错这次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的情况表明,标点的差错率比错别字差错率还要高。这是很值得引起注意的。(一)逗号使用不当1.滥用逗号某报有一篇不长的文章,该用句号而错用逗号的竟有16处,简直是"一逗到底"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与其它各门科学一样,有自身的科学用语。这种科学用语,是严谨的、规范的、法定的,既不能随意,更不能错用或混用。然而,在人大制度的宣传、特别是人大工作的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一些差错,闹出了笑话或形成误导。请看下面事实:  相似文献   

12.
看谁答得对     
最近,齐铁工人报编辑部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书面考试。参加考试的是本报编辑、记者和组长共27人。试题有100多道,主要是让大家改正平日写稿编稿中经常出现的病句、错别字词、外行话以及错用的成语、典故等等。齐铁工人报编辑部的新成员比较多,编采稿件中的差错屡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总编室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倡的“采取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3.
许士光 《新闻传播》2004,(10):52-5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作为一门科学——“人大学”,它与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科学用语,它是严谨的、规范的、法定的,既不能随意,更不能错用或混用。然而,在人大制度的宣传特别是人大工作的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一些差错,闹出了笑话或形成误导。请看下面事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汉语拼音在出版物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一些图书的封面和图书中的词语注释使用了拼音,大量教辅读物,尤其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拼音读物中,拼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图书市场上的各类读物中,汉语拼音的差错却较多,甚至个别图书封面的拼音也出现差错。笔者在校对汉语拼音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带有汉语拼音的书稿,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差错:1.声母差错声母中最不容易区分的是平舌音和卷舌音,鼻音和过音,以及声母h和f。平舌音z、c、s是舌尖前音,卷舌音Zh、ch、sh是丢尖后音,广州话、成都话等…  相似文献   

15.
"氨""铵""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技编辑,尤其是化学化工类的图书编辑,经常会遇到“氨”、“铵”、“胺”这三个字混用和错用的情况。一些作者甚至编辑有时也不知该如何区分。特在此举例说明并分析。(1)氨,读作仭n,是氨气的简称,在自然界可独立存在,是氮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H3。氨是无色气体,有刺  相似文献   

16.
“度”与“渡”的错用,报刊上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仅北京几家大报的标题就有:《初渡儿童节》,《渤海渡假乐园建成》、《芬中航线喜渡五岁生日》等等。上述标题中的“渡”字应为“度”。其实,区分这两个字并不难。度——用于度假、度日、欢度、度  相似文献   

17.
对农业科技论文中名词术语的一些错用实例进行剖析,认为名词术语的错用给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传播带来不良影响.建议作者把好写作关,审稿专家把好审稿关,编辑部把好编校关,信息收集、传播部门把好信息发布关,有关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措施,避免名词术语的错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不少科技新闻和经济新闻的报道科学性比较强,内容通俗得体,把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写成外行人也可以看懂,内行人也觉得言之成理,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但是,在我们的报刊、电讯、广播、电视中,科技和经济新闻报道的差错还比较多,科学性还比较差。一、专业概念模糊,错用计量单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把电功率和电能的专业概念搞错或分不清,把功率的单位“千瓦”和电能的单位“度”,用错。例如:某报载:  相似文献   

19.
李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26-32
差错信息是组织的一类特殊的信息资源,是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施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个人拥有的差错信息转移成为组织的共同知识。借助信息管理学的理论范式,从信息传递、信息利用和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差错信息的特点。差错自我报告、差错他人报告和差错学习是实现差错信息有效传递和利用的主要途径。通过指定专门的机构管理差错信息、建立差错管理信息系统、培育良好的差错管理文化等措施加强差错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0.
列举出科技期刊数据表中量和单位栏目存在的各种不规范格式、遗漏或错用计量单位等问题,认为编辑加工中应重视对这些问题的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