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发生学角度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学角度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张浩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许许多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把各家之言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甚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在劳动和生活交往中逐渐产生的 ,彼此约定俗成的具有承载意义的信息符号系统。因此 ,我们认为 ,思维与语言具有共生性。无论从个体心理发生学的角度 ,还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 ,语言和思维都是同步发生的 ,没有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无论是直观动作思维、形象艺术思维 ,还是抽象逻辑思维 ,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使用语言。语言对思维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语言的思维 ,和没有思维的语言一样都是不可设想的  相似文献   

3.
卢晓丹 《考试周刊》2014,(65):17-18
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与思维的先后及其关系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两者各受彼此影响的传统观点论证角度探究入手,用相关实证的分析和论述提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另外,从两者内部关系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仅仅是传统视角下所认为的相互依赖,更是思维对语言起主导能动性作用,思维是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的导向性存在,充分肯定思维的能动性在人类语言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非凡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对认识的关系至少是以双重身份发生的:作为工具的语言和作为文化的语言.作为工具,语言是内在于主体的,是主体借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传递思想感情的手段或中介.语言过程和思维过程是同一的.多年来,人们关于思维是否必需语言,日常语言和人工语言孰优孰劣的争论,主要是把语言作为工具来看待的.作为文化,语言是外在于主体的,是先于个体并久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现实,是“一种把自己的构造和规律强加于社会各成员的,超乎个人之上的力量”.它和个体认识活动的关系是一种外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从洪堡特、沃尔夫到维果茨基都曾对两者关系做过探索。本文对三者的观点做了梳理和评介,指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研究的层面是不断拓展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会得到更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关于直译与意译孰优孰劣,自古以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英汉互译中,语境、文化差异、译者理解能力与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70年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支持,人们一直在比较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孰好孰优,文章就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作一个比较。同时,通过对同一个例子分别采用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说明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韩永红 《教育评论》2012,(3):126-128
人类的文化传承有两种教育方式,即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人类几千年的进程中,两者孰主孰次、孰先孰后、孰强孰弱呢?应该说,在农业时代两者内在统一地发展着;在工业时代,他人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自我教育已然成为了今天学习化社会的主导。它们之间的一切更迭,都是由人类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家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从1979年到1983年这五年内主要围绕着“语言和思维孰后”和“语言与思维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次讨论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共识。但仍有一些分歧。这次讨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我国学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受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了许多困难。所以,学习者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两者结构的不同会一直困扰着他们。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及详尽的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异同点,让我国学习者认清两种语言的异同及各自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兵学鼻祖孙武,其《孙子》十三篇,向来被称为兵经,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及语言艺术。《孙子》诞生于战争频仍的春秋末年,又受到当时时代和历代战争实践的检验,从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军事哲学著作,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至今传诵不衰。它具有迷人的东方思想文化魅力,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绚丽的军事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的外语教学法流派。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外语教学大致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几个主要阶段。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若要解决外语教学中语言和言语这一矛盾,就应博取众家之长,广集各家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代表这一转折的创作成果就是《慰劳信集》。这部诗集以其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和所蕴涵的现实主义思想,使卞之琳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而且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卞之琳创作《慰劳信集》时,西方现代派诗人奥登于这一时期来华,创作了有关中国战场的十四行诗,因此,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深受奥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主题、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the theory of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eterminism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dat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studies, modern findings about child development, and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neural morphogenesis. We argue for classifying protothinking as a separate category to describe a stage when the person thinks objectively without being aware of this process. It is shown that protothinking is a transitional stage between animal thinking and human verbal thinking. We devote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whereby words and verbally expressed thoughts originated. We formulate the conditions that make it possible to trace the process of how speech came into being as sound combinations that are designed to express thought. It is emphasized that individuals are always responsible for discovering words for themselves. We discuss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and we note the creative nature of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直到今天,对张载的哲学思想还争论不清楚。其实张载在《正蒙.太和篇》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句正道破了张载哲学思想的进路,张载正由此来进行哲学思想构造。张载从宇宙论到人生实践论进行哲学架构,要通过主观实践,使有限生命与无限道相融合,追求一种宇宙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于庄子的理论已有很深入的研究 ,只是专门研究庄子思维与语言关系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认为 ,庄子对思维对象“道”的精神生命的体认 ,使得思维及用于思维的语言具有了诗意。庄子以这一具有诗意的语言 ,表达了他对对象世界的诗意的思维 ,致使思维与语言达到了“思”即是“言”、“言”即是“思”的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做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加强语言与思维的同步训练;通过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来增强语文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处理好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同知识、经验的关系;从思维品质培养入手,以语言训练为手段,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根据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20.
汉民族的十四个原始姓是怎么产生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的问题,以往较多的是从上古氏族部落的生存环境考虑,认为是因氏族部落所居环境而得姓;后来,在西方图腾学说引进中国后,人们又从汉民族上古时的图腾崇拜入手去解释,认为原始姓来源于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但这两种观点都与原始姓用字的造字理据相矛盾。本文认为原始姓来源于汉民族上古时期女性祖先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