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档案与建设》一直关照、帮助、陪伴着我成长。她在政治上,时时教我做个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她在学习上,经常为我‘传道授业解惑’;她在工作中,尽力帮我提高业务能力;她在生活上,热心助我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好8小时以外的时间。她对于我来说,已成为一名值得尊敬的良师,一位足可信赖的益友,一个形影不离的伴侣。"这是我发表在2004年第11期《档案与建设》上的献给《档案与建设》创刊20周年一篇纪念文章中的一番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众多的档案学术期刊中,《档案与建设》属于我特别钟爱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她对于我专业成长的特殊意义,还因为她卓尔不群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与档案相识之初,以年轻人的傲气与豪情,总觉得与档案为伴太单调、呆板和沉闷,总想摆脱她对我的约束与羁绊。然而,在与她心形相随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却又对她渐渐产生了一种化解不了的情愫,并开始意识到,今生今世我将与她携手共进,比翼齐飞。在我的眼中,档案已不再仅仅是一卷卷无生命的纸页或者我生命中形同路人的过客,而是我人生旅途上邂逅的一位能够相知相依的伴侣,一位能够开启心智的良师益友。细细地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档案具有十分迷人的人格魅力:(一)荣辱不惊,从容大度。档案不论是身穿甲骨、竹简,还是衣着纸张、光盘;不论是蜗居皇史、架…  相似文献   

4.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感悟兰台     
<正>我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995年的秋天,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成为一名兰台人。从此,我就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档案相识之初,枯燥、单调、呆板和默默无闻是我对这项工作的最初认识。然而,在与她心形相随21年后,我对她渐渐产生了一种化解不了的情愫,今生今世我将与她携手共进,因为,档案在我的眼中已不仅仅是一卷卷无生命的纸页或是生命中形同路人的过客,而是我人  相似文献   

6.
曹丹 《上海档案》2007,(2):11-12
采访沙老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同样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打来电话,让我一定要去见一位老师。她说和这位老师聊过后肯定会大受启发,于是便约了2006年的最后一天前去拜访。说实话,刚看到沙老师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她是档案人。在我心目中的档案工作者应该都是含  相似文献   

7.
《北京档案》在199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蒙编辑部的惠赠,每月我都能非常准时地收到一本,这使我非常感动,由此也使我对《北京档案》多了一份特别的感情.《北京档案》成了我案头常读的一本杂志,朝夕相见的老朋友.我读《北京档案》,理解了《北京档案》,在《北京档案》杂志上我看到了她的一种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 在从事档案工作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时刻品味着作为一名普通档案人的酸甜苦辣. 同学聚会,听到辞职经商的一人不经意地说,某天,她一笔订单赚的钱相当于我月工资的三四倍.我表面装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嘴上却因为自己心里涌出的酸意,大肆"打击"她已被资本主义"拉拢"、"腐蚀"了.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主题     
正从报考档案专业的那一刻起我便与档案结缘,与她相依相守的20年时光如流水般轻快滑过。但这根本来流畅的生命弧线却在2009年的一天被一纸体检通知书无情斩断:我被查出了癌症,而且是重度晚期。风乍起,将我平静的生活吹了个惊涛骇浪。刚与档案进入"热恋期"就要与她离别,而且可能是生离死别,我是多么的依依不舍。离开岗位的前几天,我都是一个人在档案馆库房里转悠。当初来报到时,老馆长也是以这样的形式给我上第一堂档案实践课的。那一层层、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档案如哨兵般向我行注目礼。老馆长写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个基层的公务员,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性,一名受人尊敬的档案员———她的名字叫陈军。初识陈军,是在2000年7月15日召开的南通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省档案局领导来调研,作为基层档案人员的代表,美丽端庄的陈军提出了档案工作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互动的问题,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就在两天之后,从监督指导科传来消息,陈军住院了,她患的是早期乳腺癌。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特别是听说陈军在参加座谈会时,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我实在无法将那个气闲若定的她与患病的她联系在一起。后来问到陈军时,她只是轻描淡写…  相似文献   

11.
手钻     
五一期间,一个老同事从深圳到衡阳来看我,她说,在路上就听说衡阳市档案局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来了,一定得看看,我欣然应允。我带着她参观了我局举办的大型历史档案展览《衡岳春秋》,游览了有着园林建筑风格的档案馆大楼,看了现代化管理的档案库房、计算机中心、演示厅、档案整理间,游兴之余,她提出要到我的办公室看一看,我说,好啊,来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当我拿到上一期《北京档案》杂志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这是她的总第199期,下一期就是她的200期了.作为《北京档案》的老朋友,作为《北京档案》的老读者,我由衷地为她的成长而高兴,由衷地向她祝贺.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书橱里有不少档案专业期刊,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浙江档案》。一是因为《浙江档案》是全国最早出月刊的省级档案专业刊物;二是因为我是《浙江档案》的老读者。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细细阅读她,从中了解档案学术研究动态,汲取来自档案实际工作的养分。同时,她也成了我发表学术见解的重要园地之一。档案专业期刊有七、八十种之多,《浙江档案》以其鲜明的特色、上乘的品位而独树一帜。翻开《浙江档案》不难发现每一期中都有几篇好文章,或视角独特、或观点新颖、或言辞犀利、或意味隽永,使人掩卷不忘。正因为如此,在历…  相似文献   

14.
张梅红 《兰台世界》2006,(19):48-49
一天,一位老师来到档案室,查阅她在八年前写的一篇教学论文,我查阅了教学档案目录后,很快就找到了她所需要的论文,她惊奇地说:“档案室那么多的档案,你那么快就找到了?”一句话引起我的深思: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提供利用档案。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这两种作用通过档案提供利用来实现,所以有人说“:档案,当你用到它的时候,是无价之宝;当你用不上它的时候,它是藏在档案柜里的一堆废纸,甚至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工作的质量也将通过利用工作来检验,要做到快速…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的一个上午,沅江市档案局档案利用接待室里,一位头发花白年过50的妇女同志眼含热泪,双手紧紧地将一份档案捂在胸前,激动地说:“啊,我找到了,我终于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了!”这位女同志叫冷静华,是市麻纺厂的一名老职工,按照国家退休政策,她来到有关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以便安度晚年。然而当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个人档案被1996年的洪水冲走了,因找不到档案而不能办理退休手续,这如一个晴天霹雳将她对晚年幸福生活的憧憬粉碎了。为此她吃不香,睡不安,一想起自己辛苦工作一辈子,到头来连退休手续也办不成,她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她想到了自…  相似文献   

16.
科长已不止一次的“盯”着我说:“小刘,写一篇文章,参加‘我与档案工作’征文。” 我巴不得快些溜之大吉,故作无辜状:“可是我的档案工作生涯才一个月呀。” 科长毫不退让:“可是你是目前上海档案局馆系统第一个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呀。” 我哑口无言。提到这个“第一”,不禁想起离校前,遇见的一位正在教档案专业本科生的女教师。她问我的去向。当得知我去了档案局,她笑了笑:“怎么去了那儿?这不是大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每一天都是一个篇章,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结识《档案与建设》,让我有遇到知音的感觉,给了我做人做事的信心和希望。更因与她的结缘,让我收获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爱情,并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档案与建设》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她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挚友。  相似文献   

18.
我坚持阅读《四川档案》已有5年时间,30期《四川档案》,每期我都认真拜读,一篇不落,一字不漏,并坚持在一周内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及办刊建议反馈给编辑部,为提高刊物质量献计献策。注重应用,促进业务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档案部门的负责人,《四川档案》确实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她的《学术论坛》、《科教兴档》、《依我之见》、《海外视窗》、《创新纵横谈》、《档案法制建设》等栏目的前卫观念,不断激励我开拓进取;而她的《馆室园地》、《专门档案》、《农档新议》、《利用天地》、《兰台风采》、《新技术应用》、《档案保护技术》等栏目,又…  相似文献   

19.
我的感想     
《档案时空》2016,(12):12-13
(一)杨君辉作为临澧县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无私无悔地奉献,她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让自己的生命在兰台岗位上燃烧!她说的正是她做的。作为与她同龄的我,着实感到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她这种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的精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浙江档案》即将迎来创刊第300期,这是浙江档案界乃至全国档案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作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祝贺。与《浙江档案》结缘已经整整20年。早在安徽大学档案专业学习期间,我就知道《浙江档案》是一份质量较高的档案刊物,每次阅读,总有收益。1990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开始涂鸦一些文字,投寄给包括《浙江档案》在内的档案刊物并得以发表,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从事档案学研究的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档案》就是引导我开展档案学研究的启蒙老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