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哲学系及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全国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8日至 12日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的 7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 ,提交论文 40余篇。与会学者围绕本体论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内容涉及对“本体论”概念的界定、马克思的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问题以及马克思的哲学中本体论思想对当代哲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等一系列关键性的课题 ,并分别提出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关于“本体论”概念的界定问题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则意味着该国社会经济技术面貌大改观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变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和国富民强,一直是毛泽东投身革命后的理想追求.本文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讨毛泽东工业化要素战略思想,从中汲取应有的经验教训,以求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当代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1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朱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朱子理学、朱子思想的历史影响、朱子其人及故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新观点,进一步拓宽了朱子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业化是依靠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来装备中国工业,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新型“世界工厂“的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最后提出应根据中国工业化资源禀赋的特殊国情,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合理组合各项工业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2002年6月7日至9日,“高校第四次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广安市委共同主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高校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会学者在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深入阐发。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与会学者…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28日,"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近300人与会.  相似文献   

7.
"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25-26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近百人,与会者中既有高校和社科界的专业研究人员,又有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实际工作者,既有多年从事政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专家教授,也有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60多篇。 “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是以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为基础,在中央统战部领导下,由北京市委统战部组织支持,集中在政党和政党制度研究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和统战工作人士,进行理论研讨和实践课题调研的学术机构。基地成立仪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协办的“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首都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赵存生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与会致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对本次研讨会主题的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并就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见解。黄楠森、张岂之、叶朗、韩震、陆士祯、赵存生、吴潜涛、房宁、张希清、房德邻、王东、葛晨虹…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首倡并举办的“2005年度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从学术史的角度,围绕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进展、热点、动态、问题、前景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出席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在会议致词中,说明了举办这次…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重视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重视民生的现实基础、人文关怀和制度优势,从而真心接受、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与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于2月14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2.
实践雷锋精神在今天是否必要和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与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于2月14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与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于2月14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与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于2月14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与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于2月14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进一步加强各国学者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推动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21—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和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来经济管理经验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计划经济的认识和反思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首先做了主题报告,随后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本次研讨会主要涉及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9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学学会联合召开“科学发展观与人权建设”研讨会。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我国人权状况,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家认为,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人权状况与解放前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现今的中国,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绝大多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享有的人权水平都呈现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趋势,这是主流。同时也要看到,与我国城市和…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担任前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不仅领导苏联人民在探索苏联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建设也有积极探索。文章主要分析了列宁对前苏联工业化的认识,探讨了列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途径及其对当代俄罗斯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七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化道路问题进行可贵的探索:一是从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二是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三是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以奠定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四是从世界工业化的角度来认识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问题,提出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工业化启动的国内资金短缺问题的大胆设想.七大前后党对工业化道路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工业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先进生产力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