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善家族源于江夏李氏,然而年代久远世系混乱,近年出土墓志若干,结合出土文献可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重新勘误补订.李善一系规模较大的迁徙约有四次:赵郡——颍川——江夏——浙东——江都.江夏李氏屡遣战乱,政治地位下降,经济优势丧失,仅能通过文化价值凸显门户优势,主要表现为学术研究的丰富与艺术才华的出众.李式与李充、李善与李邕的出类拔萃均体现出明显的家族特性,表明家族文化的内部传承直至唐代依然存在并且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李白《上李邕》诗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此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众说纷纭,且对两李关系持冷遇说的不乏其人。我在研究李邕的过程中,通过对李邕性格的分析及参考相关史料,认为《上李邕》中体现的两李关系可以另立新说。  相似文献   

3.
李邕是唐代在各个方面对杜甫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文学家。学术界对李白、杜甫与李邕交游的时、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李白与李邕的初识在天宝四载的北海,杜甫与李邕的初识则在开元二十九年的洛阳,其后,三人并于济南共与“齐州盛会”。杜甫在思想行为、文学创作、艺术审美方面、均受到李邕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送李邕之秦王昌龄别怨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梦无隔,月映在寒水。赏析这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李邕是诗人的朋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新唐书》说他"词高行直","素负美名,颇被贬谪"。"之秦"就是到秦州(唐时地处陇东的一个边防军事重镇)去。诗中的"楚"即"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到过楚州,并写有《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一文。当时,李邕是王昌龄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森野繁夫《宋代的李善注(文选)》(《山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李心纯、林和生编译)对《文选》李善注在宋代的演变始末作了细致的分析,读后深受启发。现就笔者所知,将该文涉及的宋代《文选》版刻补说如下。1、关于北宋国子监本。森野先生说:“宋代刊行最早的李善注《文选》,是北宋国子监本。”这是对  相似文献   

6.
两《唐书》中《李邕传》对李邕的记载不尽相同,存有谬误.参考两传及其它文献确定了李邕的籍贯和生卒年.根据这些线索,进一步对李邕的两个碑版书迹中存在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尊重金钱     
一次,佛和阿难经过一水沟旁时,佛忽然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走上去一看,说:“毒蛇!世尊!他们就走过去了。当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工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去看。不看也罢,一看就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什么毒蛇!沟旁土里面所露出的明明是一坛黄金。于是父子二人欢天喜地把黄金搬回了家。得到了黄金怎么办呢?父子二人取了一块去金铺兑换。金铺的人见他们是穷人,心里便起了怀疑,暗地里报告了官府。一会儿,官府就把父子二人捉  相似文献   

8.
对李善<文选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研究者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对李善注最大的争论焦点.其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鞑?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美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  相似文献   

9.
崔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年轻时喜欢写爱情诗,或许这是年轻人的共同爱好,然而老年人却看不惯。据《新唐书》的记载,当时的文坛老前辈李邕听说崔颢有文才,他邀他到家里来见面,崔颢进门便献上一首诗,打头一句便是“十五嫁王昌”,李邕气坏了,大喝一声:“小子无礼!”随后便掉过头占,连话都懒得再跟他说。  相似文献   

10.
中唐李肇《国史补》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崔颢曾因为《王家少妇》一诗,遭到当时文坛名宿李邕的怒斥。本文分析此诗的内容,结合当时进士行卷的风气,以及考索李、崔二人生平相关事迹,认为崔颢以《王家少妇》干谒李邕,诗作以夫妇关系设喻,由于二人,年辈、名望、身份地位均颇为悬殊、崔诗比拟不当、故通李邕怒斥“无礼”。  相似文献   

11.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唐诗人李绅的家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新、旧《唐书》本传皆云为山东旧族,即赵郡李氏南祖之后,此实李绅曾祖李敬玄之篡改.李绅家世,据《宰相世系表》等只能追述至九世祖,往前则只笼统云南祖之后,此为李敬玄利用合谱的形式嫁接其上,为掩人耳目采用模糊的叙述方式.而李敬玄被封赵国公则是其山东旧族身份被确认的标志.之后,李绅继承遗风,再至宰相,封赵郡公,其山东望族身份终为史家所确认.  相似文献   

13.
李群玉诗歌的艺术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湘籍诗人,他的诗既受到沅湘之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孕育,又接受屈原、宋玉摇荡情思,托物抒悲的传统。楚骚文化对其诗歌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复古论出台之前,明诗的宗尚经历了一个三段论式的过程,并非宋元诗风统治始终,而是先沿宋元余习,再以尊唐为深长的主流,然后又重新引入宋元等诗路以勘正尊唐之陋,至七子兴起的弘治时期,并仍以尊唐为主,尊宋辅之。因此,李梦阳的“复古”运动并非仅仅复兴久已遗落的唐诗传统,而是一种相对全面的开放视野。其精神实质,在于台阁体将诗路长期局限于盛唐一脉之时,而重提“学”的命题,即向古代一切优秀的诗歌成果学习。其核心是复兴古诗的审美本性和风教传统。  相似文献   

15.
宋人对李白的认识和理解与唐人有较大差别.受唐人盛赞的李白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多受贬抑.对前人的褒贬取舍正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原则,从唐人并尊李杜到宋人独尊杜甫,反映了唐宋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作为晚唐大家,无题诗是他独创的抒情诗体,文章以李商隐无题诗歌审美意象中的心象融铸物象的凄美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朦胧作为研究李商隐无题诗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力求一个深入的解析,为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色彩描写在诗歌中的运用相当频繁 ,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诗歌在色彩的把握、色彩的配置技巧以及色彩运用上的独创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色 ,从一个新的视角发掘了诗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体系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然而李侗生前隐居山野,并无著书立说,其学生朱熹编撰的《李延平集》以及后人编撰的其他书目收入了他的传记、书信、答问及诗歌等,成为今日探讨李侗教育思想的原始素材。李侗的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育方法、道德修养方法等五个方面,其对名利的淡泊,学术态度的严谨,学习方法的朴实与科学,道德修养的内省,融洽的师生关系及高风亮节的师德风范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值得今人领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与宁远九疑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崇尚舜帝,登临九疑,表现了积极入世.希望得到援引的心态;九疑山也是仙真羽客蜕形之地,故李白来此地求仙炼丹,追求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