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自动化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基于该模式的自动化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思路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初步实践,该课题的研究将对同类教学改革和研究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A1):9-10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对该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旨在为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职课程《森林植物》长期以来被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即为林业类专业的专业能力课程奠定了基础,一直认为是教学改革难度较大的课程。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森林植物》课程引入了该教学模式,采用课前"信息传递"、课堂"吸收内化"、课后"巩固提升",经过实践证明重构教学流程、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改革,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金课”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两性一度”标准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体以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出发,并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给出改革措施,以期将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打造成为自动化类专业“金课”,提高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淮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适应学校转型定位,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课"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急需作出相应调整,本文旨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控制类课程理论性强,双语教学良莠不齐,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难以得到学生认可。"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控制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具有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基础。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从师资能力培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考核环节等方面全面进行课程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以河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实践的新思路,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将培养目标、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统一定义在实现矩阵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定义一级实现矩阵,对课程教学改革定义二级实现矩阵,以实现矩阵为系统变量,构建了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控制模型,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定量和定性分析理论框架。模型从社会需求的能力目标出发,探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一套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整合和实现方法。该模型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关于在自动化专业开展数字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EDA)实验课程的研究,为适应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需要,在实验教程编写和实验下载装置的设计有别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并给予了合理的定位,以利于自动化专业学生较系统掌握数字电路设计自动化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电子、电气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总结了目前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并简要说明了教学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本科院校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问题,解析出《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突出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为该专业基本应用型能力的思想,围绕着"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基本应用能力"这个中心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进行了设计与探讨,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等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改革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因此,教育学专业和教育类专业要相互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素质结构,并采用交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多种综合素质逐步全面扎实地发展,以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方案更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工程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迫切需要对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进、课程体系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充分论述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文章以交通运输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为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原有实践环节的不足,提出了实践环节的改革思路、项目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专业基础课或者其他相近工程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中美两所名校,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gne,简称UIUC)电气工程专业和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剖析,这两所大学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点是:厚基础,重实践,突出"通识教育";构建"大专业平台",专业方向宽泛;还对两所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特色课程做了介绍,其中,UIUC的电气工程专业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导论"课程是一门专业平台课,该课程基于具体的一个实验项目,对多门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研究中美名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及特点,可为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动控制原理及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研究型大学自动化专业及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支撑课程,是传授自动控制及系统基本思想、基本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基础课程。以往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基本上是对基本理论的验证和复现,无法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工程背景的需要,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实验体系对现有的实验模式及体系进行研究、充实和更新,实现对自动化专业及不同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2):120-122
根据目前自动化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授课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以成效为本(Outcomes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OBTL)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对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教学各环节的改革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本。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了些尝试,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工程类专业教育的专业认证,能够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就意味着该教育机构具有为工业界提供合格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本文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两方面与"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实际相结合,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高等工科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总结在天津理工大学针对四个非电类专业,开展"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经验,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