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0,(14)
油藏开发对于我国能源生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是缓解能源矛盾问题必须要完善的工作。然而油藏开发是一个永久命题,需要广大从业者不断探究、分析、完善。基于此,下文立足于近十年来我国油藏开发情况,阐述了国内油藏的地质特征,然后简要论述了油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兴明 《内江科技》2011,32(3):127+155-127,155
本文根据正理庄油田樊144块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注采井网设计,注水时机、注采比等方面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并利用数模软件预测了开发动态和生产效果,实践证明此研究项目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富台潜山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利用地质研究成果和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潜山油藏开采特征和开发规律,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根据流压折算公式计算出生产井流压和生产压差,在合理划分含水率阶段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含水率油井合理生产压差,利用合理生产压差确定油井合理工作制度,为下步实施提液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5,(7):103-104
针对甘谷驿油田1380井区长6特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在综合油藏特征、油水井生产、动态监测等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本区长6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基于油藏的地层参数和流体参数,结合长6油藏的生产历史拟合结果,分析了长6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为下一步油藏的挖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T7北块为研究对象,在精确地质建摸的基础上,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对该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拟合了油田的生产动态,总结了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几种方案并进行了预测,对油藏实际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庆月 《今日科苑》2010,(4):260-260
埕北30潜山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流体类型特殊,油藏描述、开发难度大,自2004年整体投入开发以来,暴露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和矛盾,该油藏具有相当的储量规模,目前采出程度较低。本文对油藏地质储量、开发现状、开发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具有直观、可视的特点,可有效帮助深入了解油藏特征,对油藏进行高效开发和管理,预测剩余油分布,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成为油藏开发的重要工作。应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物性模型等三维非均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与数值模拟软件相结合。结果表明,采用相应的随机建模技术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油藏地质特点的模型,与数值模拟软件相结合,为稠油转换方式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精度和效率,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在描述义7-6块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征等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做了简要的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主要有构造特征、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地层压力以及油藏类型等几个方面,分析出该油藏属于构造-岩性油藏。油藏开发特征主要有油井产能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压降大,产量递减快特征、地层能量下降快,需要补充能量,可以进行注水开发。分析初期注水还未见效,注水压力逐渐上升,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稠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油藏资源,开采稠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坨82断块为研究模型,精细剖析了强水敏特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并对开发中区别于其它类油藏的特殊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了在开发生产中地质、工艺等方面的评价,揭示出吞吐开发规律,提高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边顶水油藏仅在D84块馆陶油层、D239块馆陶油层发育,油藏与上覆顶水直接接触,无明显的泥岩隔层,且其边部水体呈指状侵入油藏内部,呈油水间互的油水共存的复杂油水关系,对开发造成很大困难。以D239块为例,对馆陶油层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重新认识油藏地质体,解决了该区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探讨了该类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的特殊油藏开发模式,指定了适应该区油藏地质特点的开发方案,使该类型油藏的储量实现有效动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十分困难、井况比较差、油井产量很低。注气开发是国内外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最为有效的开采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超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适应性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52块开发状况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开发状况,明确了油藏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力,制定了下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调整思路和技术对策,为区块高效开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复杂断块油藏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层级别差异大,断层的识别和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同时因陆相湖泊沉积的多物源、多期次造成储层分布的复杂性,使得断块油藏含油层系多、含油条带窄,滚动开发初期占屋脊打高点的开发模式造成井间滞留区、断失层及局部微高的剩余油难以充分动用,复杂断块油藏侧钻井油藏地质评价从构造和储层精细研究入手,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发现可采剩余油,规范化一整套油藏地质设计模式,为侧钻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保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石油开采时石油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面临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开采技术也相差甚大。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于宁 《内江科技》2011,32(3):140+145-140,145
针对梁家楼油田中部梁38块油田地质特征,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等油藏特征,结合该区水平井钻井及开发状况,对水平井开发在该类边底水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李响 《内江科技》2010,31(2):100-100,160
针对夏509块沙四段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综合研究方法,提出了大型压裂先弹性开发再适时转注的建议,并从油层保护、压裂工艺以及注采工艺方面进行优化和配套,实现了夏509块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埕东油田西区为边底水油藏,开发到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块馆上段初期因油稠出砂的原因,只有油性较好的零星井点生产,80年以后才陆续打井,由于构造缓,破坏性开采等原因,该块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本文以埕东油田西区为例对此类地质条件复杂,含水高的构造边底水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利用水平井完善井网,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开发思路,根提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翠珍 《内江科技》2010,31(5):103-103,127
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以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为基础、以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为前提、以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为重要环节,实现了稠油水平井技术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突破,提高稠油单元开发效果。本文以新滩垦东18+32单元水平井开发应用为例,较为详细的探讨了薄层稠油水平井从油藏地质设计到开发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乐安油田草109块沙二段南部为超稠油,定向井吸汽能力差;油层边底水能量较大,直井开采由于生产压差较大,易出地层水,而利用水平井不仅能控制更多的地质储量,并且具有减小生产压差、有效抑制边底水锥进的优势.利用水平井开发动用该超稠油油藏的剩余油,有效改善其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该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孟承旭 《内江科技》2013,34(1):150+1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地质可视化技术的一个热点,建立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油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