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是大众媒体的主要特性之一,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研究的三大代表人物:阿伦特、桑内特、哈贝马斯对于公共性的不同阐述,以思考现代传播媒介如何实现公共讨论和社会交流。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3)
本文以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冲突性议题如何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媒体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框架以及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公共性及其特点做了详细阐释。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公共性在社会权力竞技的过程中被逐渐凸显和放大,通过媒体呈现进入公众的话语空间。为了体现媒体的公共性,媒体运用"国家-社会"框架、"公共领域"框架和"社会共识"框架去建构社会冲突性议题。但是,在喉舌理念和市场理念的双重压力挤压下,社会冲突性议题建构中的媒体公共性呈现出"差异性"、"片面性"和"破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给民众的情绪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使得政府和大众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媒体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政府要重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功能,并和大众传媒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使社会和国家秩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由于公共政策天生的"公共性",媒体表达天生的"公众性",使得两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如此,但两者的和谐并不是天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效果,媒体表达的与之联系、影响大小常常应了那句话:焉知祸福.对于刚刚将公共政策承认为公共政策,而不是只靠行政命令了事的中国行政管理来说,对于刚刚将媒体表达看作为公众服务的新闻传媒业来说,一切都在尝试着向前走,一切都还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离了公共事件,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在逐步侵蚀着我们还并不完善的公共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分析了音乐类媒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缺失、音乐类媒介文本内容的公共性消失以及音乐类媒体公众公共性消失的现状,并就重建音乐类媒体的公共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保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公共问题,以此为指向的环保传播,体现着两种公共性的交汇.环境生态的公共性在于社会共同享有它的成果和承受风险,而传媒的公共性在于面向大众的开放和参与.这两种公共性的统一利于带动公众参与,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发挥传媒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报纸发展过程中,从政党报刊到大众报刊的阅读空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报刊的影响,认为政党报刊的阅读空间主要为公共空间,其内容必然具有公共性特点;大众报刊则走八家庭空间,报刊开始表现出个人媒体的特性,而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发挥了媒介作用,但是因公众在使用社交媒体中过度关注私人话题、过度追求娱乐化等因素也使得社交媒体的公共性减弱。基于社交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社交媒体的公共性问题对于我国民主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离了公共事件,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在逐步侵蚀着我们还并不完善的公共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分析了音乐类媒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性缺失、音乐类媒介文本内容的公共性消失以及音乐类媒体公众公共性消失的现状,并就重建音乐类媒体的公共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在泛争议的现代社会,争议性公共议题的传播范式由去公共性突出极化的对立冲突范式向动员公众参与的解释协商范式的转换,实质是强调传播由冲突转为建构。公共争议的传播,需要大众媒介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透过协商与对话,释放公共争议内在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多面向,寻求最广泛的社会合意,增加公共争议透过社会利益博弈机制得到调试与解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于环境问题突出,环保传播迅速兴起,引导着大众的环境认知.环境属于公共领域(也称为公共物品),大众传媒也属于公共领域,两者具有公共性的同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的本质在于公共性,其存在是历史的、动态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知识分子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知识分子不是一种固定的身份,而是一种社会角色的扮演,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主要看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媒体知识分子如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公众利益代言,就可视为公共知识分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产生是随机的,取决于很多前提条件,而且与规范的知识分子概念仍有差异。重建媒体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最终取决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想媒体的公共性和现实媒体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悖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媒体公共性的当下缺失一直困扰着现代传媒的健康发展,也是引发人民不满和社会不稳的主要根源之一,必须尽早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其公共性应然与实然上的差距,真正使"公共性"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理念在媒介传播活动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形式的出现曾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公共领域,当研究者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虚拟公共领域可能带来的民主、自由以及公共性的回归时,实证研究却展示了另一番景象:情绪化的宣泄、自我展示以及大量私人琐碎的议题充斥社会化媒体。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社会化媒体中的公共领域的特征,旨在探讨构建社会化媒体公共领域的公共性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平台的崛起带来互联网的"再中心化".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型媒体是社会连接和资讯传播的枢纽,其运行既遵循商业逻辑,又有公共性的一面.技术、资本、用户是推动平台型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相互关系也制约着围绕平台型媒体的虚拟社区向"数字公共领域"演进.在算法局限、商业竞争、过度娱乐化与极端化内容泛滥的情况下,平...  相似文献   

19.
信息、教育、娱乐和服务是电视媒体的四大基本功能。电视节目正是借助这四大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观众在特定层次上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进而影响观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对于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而言,这种传播目的在公共性上体现为电视媒体传播公共价值、整合社会认知、促进社会发展;在商业性上则体现为电视媒体借助对观众收视需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
任何单一的传媒模式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社会特有的体制之下,为了保障政府、公众、传媒三方利益平衡,必须建立起以公共传媒为核心的,由国家传媒、公共性传媒、商业性传媒并存的多元复合的传媒系统,唯有如此,才能维护社会的协调发展。不过公共传媒的内涵显得过于宽泛,要想充分张大公共传媒的职能,应当参照"民主化媒介系统"构想,将其具体划分为公共服务性媒体、公民媒体(第三部门媒体)、专业型媒体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