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绘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理论下形成,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艺术风格,也使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中国绘画强调绘画的精神内涵,提倡画家结合自身对景物的感受和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而西方绘画则严格依据几何学和透视学的科学原理进行艺术绘画创作.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意识上的巨大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世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2.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它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设计透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埃舍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其对视觉与空间的思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他时透视学学科的本质问题的深入理解造就了全新的错觉艺术,这也是埃舍尔对技法理论学科所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和刘海粟都是我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以中国传统精神为主体消化融合西方文化艺术的事业。在面对怎样对待和改良中国传统美术这个问题上,始终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引进西方的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理论,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华。他们的艺术作品及思想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二十一世纪之初,重新认识两位大师,将对现代美术创作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回顾多年的老年书画教学工作,我比较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教出了众多"眼高"的学员,二是学员画出的画都不像我。其实,两点集中到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员在绘画方面的整体素质和全面修养,重视基本技法、基本理论、艺术一般规律的传授和学习。而非只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具体景物的具体画法上。画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单单是具体技法问  相似文献   

6.
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以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这种创作方法对当代中国美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创作理念、色彩运用,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为中国油画走向世界拓展了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分析.将传统技法"十八描"与敦煌壁画中的线描及古代西域绘画的技法进行对比.将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线描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曹衣描"、"凹凸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一种造型方法,曾运用于古波斯绘画,然后通过佛教艺术融入中国画.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山水画技法上的创新为突破点进行论文的编写和实践绘制的尝试。近几年,以地域为特色的绘画形式不断呈现。章法上的变革、绘画材料和技法上的创新不断改变着历代冰雪画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凸显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特征,不断呈现着全新的视觉感受。通过论述,本文希望可以将传统的写意山水画进行大胆改革,将东北浑厚质朴的感觉表现出来,大胆将西方的抽象主义、冷暖色彩结合起来,运用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的融汇与结合、丰富的复调手法的运用等都是合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指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作曲家们不断的实践而应用的一套作曲技法。不论是和声色彩、复调对位,以及音乐发展等等都融入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11.
早期摄影术的发明,在西方绘画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向重视科学精神和理性工具运用的西方绘画,自觉不自觉地借用了这种能够便捷、精确获取图像的摄影术.印象派绘画,作为西方绘画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也在潜意识地利用着照片提供的素材和视觉方式,使其在构图、光色、细节上丰富了技法,扩宽了题材,革新了绘画语言.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新技术"对"新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印象派绘画独有的"摄影性风格".  相似文献   

12.
多情的透视     
关于透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绘画作品里变得不再是简单的绘画理论技法层面意义,而是与画家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传递出特有的丰富情感。  相似文献   

13.
傅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艺术理论家及艺术鉴赏家。《傅雷家书》不仅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而且是写给当代亿万中国青年必读的"国书"。他的艺术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应用;热爱伟大的祖国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忠诚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艺术理论与方法;科学地把艺术教育与培养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的钢琴前奏曲《筝箫吟》是一首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和西方现在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优秀钢琴曲,本文将通过对其的作曲技法的分析,探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钢琴作品如何在新时代焕发艺术生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油画创作借鉴中国元素的方式从某一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三类(1)绘画技法继承西方绘画体系和审美继承中国文化传统;(2)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在技法上有创新;(3)表达现代观念与精神,艺术手法自由。  相似文献   

16.
陈思遥 《文教资料》2013,(18):61-62
无论是复笔细腻、古雅华丽的重彩画风,还是别具一格的逸笔写意,或者是独特的泼墨泼彩,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更体现理论与技法上中国画色彩的全面复兴。"大千荷"以荷花图式为载体,见证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正>白描,原起于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如今语文教材中出现于诗歌、散文、小说体裁创作中的常用艺术手法。是不需费过多笔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或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画人难,画白描更难。"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时,它可以表现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  相似文献   

18.
透视学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门美术教学必修的科学技法。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画家达·芬奇(公元1452—1519)就对透视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直至本世纪初叶,以颜文梁为代表的一批前辈大师才从西欧引进国门,并通过具体的写生创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已经开始对"科学与宗教"进行系统研究。民国时期,由于社会需求与学术传播两方面的因素,这个论题在中国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翻译不少关于"科学与宗教"的西方著作。"科学"与"宗教"都是舶来之物,但它们在中国却被贴上"正"与"负"的相反标签。中国知识分子力图通过两种方法去矫正国人对"科学与宗教"认知偏差:其一,溯本清源,让中国人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科学与宗教";其二,弥合鸿沟,对"科学与宗教"秉持"和谐与互助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许多美术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的西方明暗画法的基本功训练,对民族传统艺术优越性缺乏深刻的理解。认为中国画线描的造型手段、写意的创作理念原始落后,缺乏科学性。本文从美术的起源至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发展,分析了艺术所要表现的主要是思想、是情感,而不是物的本身。中国画的技法也许不符合自然科学,但它符合艺术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