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鉴于先前鲜有人同时关注就业能力和社会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将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网络特征对其就业质量(起点薪酬、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情况下,就业能力对起点薪酬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27,p0.01;β=0.159,p0.1);社会网络规模对起点薪酬和工作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73,p0.05;β=0.190,p0.05);社会联系人地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起点薪酬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50,p0.1)。  相似文献   

2.
以济南市23家企业1957名科技人员为被试,采用赖斯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企业科技人员工作压力偏高,焦虑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对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增加,工作压力对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变弱,即增加企业科技人员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提高支持利用度可降低由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调查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探寻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其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交往焦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江苏省4所普通高校的41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否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t=-3.559,P<0.001);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存在负性相关(-0.271^**、-0.168^**、-0.219^**、-0.251^**,P<0.0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变异量的8.6%。结论:家校需要形成育人合力,通过改善大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情感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人对自己的支持来降低其社交焦虑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使用大学生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以及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测查了207名大学生,探讨羞怯、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羞怯程度与社交焦虑及职业决策困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在羞怯与缺乏准备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当社交焦虑进入回归方程时,羞怯对缺乏准备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31,t=1.464,p0.05);社交焦虑在羞怯与职业信息探索困难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当社交焦虑进入到回归方程中,羞怯对职业信息探索困难的预测系数从0.347降至0.216,(t=2.548,p0.05);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社交焦虑是羞怯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间的中介变量。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羞怯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剖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1066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11,p<0.01),社会支持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16,p<0.01),心理资本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7,p<0.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疏离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间接显著影响疏离感水平,促使心理资本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疏离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学习压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学习压力量表、中国中学生焦虑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习压力与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p<0.01),学习压力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7,p<0.01),焦虑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8,p<0.01)。(2)焦虑在学习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2。结论:学习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焦虑来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9.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1739名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都非常显著;(2)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不仅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可通过自尊对其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即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校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倦怠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组织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幸福感量表对海南省3所大学156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组织支持、职业倦怠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组织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94,p<0.001);(2)组织支持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β=-0.647,p<0.001);(3)职业倦怠对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β=-0.536,p<0.001);(4)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间接路径效应值为0.264,置信区间上限为0.110,置信区间下限为0.453)。结论:加强组织支持可以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并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倦怠越低,幸福感会越高,同时职业倦怠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就业压力量表》对44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1.687,p〈0.05);②二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压力(t=-3.370,p〈0.01)和专业供求矛盾(t=-2.839,p〈0.01)这两个维度上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③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66,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对8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29,p〈0.001)和朋友支持(r=-.11,p〈0.01)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间有中介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朋友领悟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知足、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知足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重庆大学、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通信学院和重庆教育学院等四所学校的2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有积极的亲密关系支持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高于没有亲密关系支持的大学生P<0.001;知足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率为40.5%,同时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仍然显著(β=0.285,P<0.001).表明积极的亲密关系支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足可以很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知足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其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4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度较高,其焦虑水平也较高;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焦虑水平之间相关程度不显著(p>0.05);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不同生源、是否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0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表明:(1)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工资福利待遇两个因子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共同作用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3)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是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既有文献认为工作压力应与社会支持相匹配,但对“如何匹配”研究较少。文章分析上司支持、同事支持、亲属支持等社会支持要素对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提出若干研究命题并构建出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自尊与孤独感、人际关系困扰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819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40,p<0.05);(2)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r=-0.228,p﹤0.01),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363,p﹤0.01),孤独感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正相关(r=0.530,p﹤0.01);(3)自尊水平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β=-0.228,p﹤0.01),孤独感在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β=0.515,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尊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焦虑。社会支持在自尊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较高时,高自尊的大学生焦虑水平越低。因此,提高自尊和社会支持,有助于干预、预防大学生焦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改变教育系统的运作方式。社交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社区,促进知识传递。学校应用社交网络教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但是教师使用社交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众多。研究使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调查北京市568名职业院校教师。结果证实,社群影响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积极显著影响(β=.164,t=.453,P<0.05),便利条件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积极显著影响(β=.142,t=.015,P<0.001)。技术焦虑在社群影响和行为意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是显著的(β=-.242,t=.290,P<0.001),技术焦虑对便利条件与用户行为的影响系数最大(β=-.645,t=.248,P<0.001)。利他主义在便利条件和用户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β=.356,t=.731,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