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描述:在执教《翠鸟》一课时,有个学生对文中“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句话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翠鸟叼起一条小鱼以后,就贴着水面飞走了?我不禁哑然失笑,真是个“傻”问题,捉完了鱼自然就飞走了,有什么好奇怪的。正当我想要跳开这个问题,继续下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3.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4.
教例《翠鸟》师 :(打出翠鸟图)这是啥?生 :这是一只翠鸟。师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生 :这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师 :你说话时精神很饱满。生 :这是一只色彩美丽的翠鸟。师 :你的声音很洪亮 ,很甜美 ,老师特别愿意听你说话。生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翠鸟。师 :今天 ,我们学习《翠鸟》 ,请同学们抬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写课题 ,注意“翠”上面两个“习”都没有钩 ,最后一竖不要伸得太长 ,要用心写好每一个笔画 ,这对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今天 ,我们重点研究翠鸟的外形。我刚刚见了同学们 ,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 ,都有能力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里有个句子表达了“我们”看到翠鸟后产生的一种心愿,强烈流露出“我们”深深喜爱上了翠鸟的思想情感,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句话找出来。  相似文献   

6.
(生反复诵读课文之后)师: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里有个句子表达了“我们”看到翠鸟后产生的一种心愿,强烈流露出“我们”深深喜爱上了翠鸟的思想情感,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句话找出来。  相似文献   

7.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8.
捕捉特征——抓住动词和形容词动态和静态是人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宏观划分和总体概括,而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来说,其动态和静态则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因此,我们在欣赏动、静态描写时首先应注意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捕捉事物动态和静态的个性特征。如《翠鸟》写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有时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旦发现目标,“就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燕子》里的燕子飞起来则是另外一种姿态,它忽高忽低,或  相似文献   

9.
贾卉 《江西教育》2014,(1):66-67
【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静静地听的时间有14分钟之多,长长的语言走入了我们的内心,但语文课上我们往往发现,长长的语言当中一定会聚焦那么几句话。刚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是哪句话?生:我觉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因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觉得他爸爸很棒、很好。所以想让大家知道。师:你刚才说的这句话课文中说了有几次?  相似文献   

10.
《翠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听了两位老师的《翠鸟》课堂教学,一次是市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一次是我县村级小学教研活动。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老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孩子们,我现在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爷爷的指派,来采访小翠鸟们(老师戴上“记者证”),你们就是“小翠鸟”了,小翠鸟们有什么愿望,跟我说一说吧。生1:我叫××,今年九岁。师:现在你是小翠鸟了。生1:我是一只翠鸟,我喜欢在水面上玩耍。…  相似文献   

11.
师:(板画气球)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气球。 师:为了让气球别飞走。我要做一件事,仔细瞧!(表演用绳子拴住气球的动作)老师刚才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部分内容,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一些感悟和反思。写下来,与同仁共榷。【例一】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我”的哪些心情?生:我从“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句话中读懂了“我”的紧张。师:(板书:紧张)现在请你“紧张”地读一读。生:我从“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句话中明白了作者很“担心”。师:(板书:担心)请你用“担心”的心情读一读。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因为文中…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录](一)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生: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师:相机简笔画——“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师:梦想变成“雨滴”“、小鱼”的孩子们,读一读——“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师“:雨滴”“、小鱼”的声音真好听!我仿佛看到了“雨滴”是——?生:亮晶晶的;生:透明的;师:读出你的想象——生“:我想变透明的雨滴,”师:亮丽的嗓音!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  相似文献   

14.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15.
师:(板画气球)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气球. 师:为了让气球别飞走,我要做一件事,仔细瞧!(表演用绳子拴住气球的动作)老师刚才做了什么? 生:用绳子捆住了气球. 师:"捆",不错.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相似文献   

16.
背诵方法ABC     
背诵课文或精彩的片段,一定要讲究方法,要避免“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提高背诵的效果,增强记忆能力,这里向家长们介绍五种背诵方法。一、理清意思。任何文章或片段,都有一定的记叙顺序。背诵时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如《翠鸟》(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翠鸟动作的敏捷,是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表现的;第二句讲翠鸟捉鱼时的专心。  相似文献   

17.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小鱼卖河     
这一天,小鱼的家——小河被污染了。小鱼决定卖掉小河,搬到别的地方去。小鱼到《沂蒙生活报》社刊登广告,说小鱼卖河,有意者请和小鱼联系。一天,天鹅小姐来了,在河边看了看,摇摇头说:“河水太脏,会弄脏我漂亮的白裙子的,我不要。”说完,拍拍翅膀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小青蛙和它的小伙伴们来了。小青蛙看了看河水,直摇头说:“这条河的虫子不能吃,我不能买了河饿肚子吧?我们不要了。”说完,一蹬后腿走了。过了几天,小乌龟来了。它跳到水里,游了游,不高兴地说:“小河臭气熏天,叫我怎么钻到泥里去呀,我不要了。”就这样,小乌龟也走了。接连几天,…  相似文献   

19.
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看课件是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们是主次关系。如何落实读文本,使读书收到实效,同时又运用课件更好地为读文本服务呢?概括起来说,要做到两“精”:一、课件选用要精当。这里的“精当”,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所选课件适当适量,是非用不可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二是课件用的时间要精简,不能把读书的时间挤掉了。下面,我们来看方芳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的教学片段,这个片段很好地处理了读文本与看课件的关系,课件起到了为读书服务的作用。师:喜欢翠鸟吗?为什么?生:我喜欢它那身漂亮的羽毛。生:我喜欢它那清脆的叫声。生:我喜欢它又尖又长的嘴。生:我喜欢翠鸟的机灵。生:翠鸟飞行的速度快,我喜欢。师:(出示翠鸟课件:一只静态翠鸟,旁边配一段写翠鸟外形的文本)我们同翠鸟打个招呼,好吗?生:翠鸟,你好!师:(示范朗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师:同学们,你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生:(齐读)生:(一生展示读)师:大家读得很有味道。你们...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断(苏教版第五册第29课)师 :这条路除了宽和平 ,你们通过读 ,还感觉到这条路怎么样?从哪里感觉到的?生 :读了第五自然段 ,我觉得沪宁高速公路还很长。师 :请同学们先默读第五自然段 ,再说说你从哪里读出路的“长”?生 :开头第一句“这条路好长啊!”直接写出了路的长。生 :我从“它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起伸向天边”这句话也读出了路很长 ,这句话中作者把沪宁高速公路比作了长长的飘带 ,可以看出路很长 ,而且这条飘带伸向天边 ,看不到尽头 ,真长啊!生 :从“我”与爷爷的对话中 ,我知道它全长274千米 ,经过四座主要城市 ,的确很长。师 :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